文章解析

ān
níng
dào
zhōng
shì

朝代:清作者:王文治浏览量:4
lái
chūn
rùn
chuí
yáng
chūn
shuǐ
xīn
shēng
mǎn
táng
píng
yuán
fēng
guò
chù
cài
huā
xiāng
dòu
huā
xiāng

译文

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垂杨更加清脆,池塘里春水新涨了许多,但还没有满塘。傍晚原野上风吹过的地方,菜花香夹杂着豆花香。

逐句剖析

"夜来春雨润垂杨":经过昨夜春雨的滋润,垂杨更加清脆,

# 垂杨:枝条低垂的杨树。,润:滋润。

"春水新生不满塘":池塘里春水新涨了许多,但还没有满塘。

# 塘:池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傍晚原野上风吹过的地方,

# 原:原野。,日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菜花香杂豆花香":菜花香夹杂着豆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安宁道中即事》是清代诗人王文治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为写景小诗,一句一景合成优美画图:先写昨夜细雨润物,次写翌晨塘水上涨,再写傍晚春风吹拂,最后写田野充满花香。全诗语言近乎口语,将一昼夜的春雨、和风、垂杨、塘水及田野花香描绘得条理清晰,饶有天然情趣,读来使人身心似受滋润浸染。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安宁道中即事》是王文治所作。这首诗是诗人在云南临安知府任内所作,约创作于乾隆三十年(1765)春。诗人春日郊行时即景兴感,目睹春天郊野的美丽风光,身心得到滋润与熏染,心情满溢愉悦,遂当即吟成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绘了南国雨后沿途的美丽春光,前两句从视觉入手,后两句从触觉、嗅觉着笔,展现了雨后春景的色彩与气味,以时间从早到晚、视野由近及远的变化,勾勒出一幅层次丰富的春日画卷。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前两句“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从视觉角度描绘春雨后垂杨的清新润泽与春水的新生之态,展现出雨后景色的生机勃勃;后两句“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风过处”带来触觉感受,而“菜花香杂豆花香”则从嗅觉角度写出田野间芬芳馥郁的气息。诗人将视觉、触觉、嗅觉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春日田园图,让读者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诗意。

3. 分段赏析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两句是描写春雨过后的塘边景色。一个“润”字富有多重意味,既写出了夜雨洗涤后柳条色泽的鲜润,又体现出春雨对柳叶的滋润,仿佛能让人触摸到柳条柳叶柔软而饱满的质感。“生”字则赋予池塘春水以动态的生命力,池塘之水在枯水季节似处于萎缩冬眠状态,而春雨过后,水位增高、水色变绿,宛如从沉睡中苏醒,展现出质变般的生机。“不满塘”三字精准地揭示了春雨的特点,表明此次春雨持续时间不长、雨量不大,虽未让池塘水满,却足以让人察觉水位的升高,与夏日暴雨后池塘满溢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尽显春雨轻柔细密的特质。“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两句聚焦于春的气息,给人以嗅觉上的愉悦享受。春日郊原百花齐放、芬芳四溢,诗人却独独选取“菜花香”和“豆花香”来描写,别具匠心。读者不难想象,诗人置身于田野阡陌之上,只见庄稼地里菜花与豆花成畦成片、连绵不绝,其蓬勃的气势远非桃李花可比。诗人在此处如实描绘只嗅到菜花、豆花清香的感受,自然而贴切。一个“杂”字堪称精妙,细致地写出了诗人辨味之细腻,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混合的香气在鼻尖萦绕。同时,“风过处”三字亦颇具韵味,庄稼的花粉和气息依靠风来传送,往往在风拂过之时,香味最为浓郁,最能令人陶醉。这两句诗虽直接写香,却也能通过“菜花”“豆花”间接展现色彩,仿佛能让人看到司春的女神将黄的菜花、蓝的豆花以及众多不知名的草花撒在路上、地上和农人的田里,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日画卷,其中也暗含着诗人对农家将有好收成的喜悦之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南国雨后美丽春光。前两句从视觉角度着笔,后两句涉及触觉与嗅觉,既展现了春天雨后的色彩,又写出其气味。时间从早到晚延续一天,视野由路边拓展至远方。全诗语言明快,意境清新,有静有动,色味兼具,读来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以清新秀丽的风格,通过春雨、春水、春风,菜花、豆花等景物的描绘,抒写了春天郊野美丽诱人的风光。后二句把傍晚乡村田间,花香扑鼻,令人心爱的景象,和盘托出。

不详济宁学院中文系教授姜葆夫《常用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蒲松龄《地震》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