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gǎn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jué
cóng
jūn
wǎng
rán
dōng
nán
yōu
hèn
mǎn
jiān
xiāo
jiàn
píng
shēng
jìn
kuáng
míng
shí
nián

译文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逐句剖析

"绝域从军计惘然":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

# 惘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东南幽恨满词笺":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 词笺: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一箫一剑平生意":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

# 意:志愿。

"负尽狂名十五年":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 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负:辜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漫感》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前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加强西北边防的建议未能实现,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惆怅,并抒发了对东南沿海遭受列强侵略的深切忧虑。后半部分则以“箫剑”精神自喻,展现了诗人不畏嘲笑,愿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抱负的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漫感》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于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即他三十二岁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这让龚自珍深感忧虑。他怀揣着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热忱,然而,那年春天,他第四次参加会试却再次落榜。这一连串的挫折让他深感报国无门,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此抒发自己矢志报国的志向和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漫感》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忧国抒怀的诗。这是一首洋溢着深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渴望持剑从军、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深刻表达了因理想难以实现而引发的忧虑与失落感。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整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充分展现了龚自珍内心的爱国情怀、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以及对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与遭遇的深刻反思。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流露出诗人对于边疆建功立业的志向未能如愿的深深感慨,他只能借助诗歌来倾泻自己在东南地区淤积的满腔幽愤。从“绝域从军”这一对西北边疆局势的遥远关注谈起,实际上透露出的是诗人那种“气贯长虹,谁人执剑守边疆”的宏伟抱负,然而现实中却难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早在多年前,他就已深刻意识到,即便文章能够震动海内,也不过只是纸上谈兵,对改善百姓生活并无实质帮助,正如他所说:“纵使文章传四海,也不过纸上谈兵而已!恰似春水东流,与我又有何干?”(《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意译),如今依然只能以诗词寄托“幽恨”。那么,这“幽恨”究竟所指何物?诗人曾自述:“心中愁怨则吹箫以抒,狂放之时则说剑以明志,两者皆能令人销魂”(《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意译),或大展宏图,或远离尘嚣,这两者构成了他生平志向不可分割的两面。于是,下文“负尽狂名”的激昂之语便油然而生,情感深沉而苍凉,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后两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则是诗人直抒胸臆的表白。他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时既舞剑又吹箫,而今剑气和箫心都已消散”的愤慨之语,可作为这两句的注解。作为一位立志改革的诗人,他本希望通过“剑”(代表武力)与“箫”(象征文化)来实现改良社会的理想,然而如今却只能写下满纸幽恨的诗词,对于纠正时弊毫无助益,这岂不是空有“狂名”而无实际行动吗!

4. 作品点评

全诗展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情感表达奔放不羁,蕴含着深沉而强烈的感染力,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侠骨幽情箫与剑,问箫心剑态谁能画?

不详洪子骏《金缕曲》

# 箫心剑态愁无那,剑态箫心不可羁。

清柳亚子《将归留别海上诸子》

# 诗人忍受着封建顽固派对他的种种攻击和讥笑,唱出了自己仗剑从军、赋诗忧国、积极拯救祖国危亡的慷慨悲歌。

现代文学理论家郭延礼《龚自珍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何绍基《山雨》

下一篇:清·佚名《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