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tóng

朝代:清作者:郑板桥浏览量:3
gāo
bǎi
chǐ
cāng
cāng
luàn
sǎo
qiū
xīng
luò
xiǎo
shuāng
xiàng
西
zhōu
zhí
dào
guà
绿
máo
yāo
fèng
huáng

译文

高大的梧桐树有百尺那么高,在夜晚呈现出苍苍茫茫的样子,它肆意舞动的枝叶,仿佛能扫落秋天的星辰,拂落清晨的霜露。为什么(这梧桐)不把它种在西州这个地方呢,就能引来倒挂在树上、长着绿色羽毛的小凤凰。

逐句剖析

"高梧百尺夜苍苍":高大的梧桐树有百尺那么高,在夜晚呈现出苍苍茫茫的样子,

#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乱扫秋星落晓霜":它肆意舞动的枝叶,仿佛能扫落秋天的星辰,拂落清晨的霜露。

"如何不向西州植":为什么(这梧桐)不把它种在西州这个地方呢,

# 植:种植。,西州:指扬州。,如何:为何。

"倒挂绿毛幺凤皇":就能引来倒挂在树上、长着绿色羽毛的小凤凰。

# 幺凤皇:又名桐花凤,凤凰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梧桐》是清代郑燮(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题为借物喻人,以梧桐自况,抒发感慨。前两句用夸张手法营造出梧桐高大且具有磅礴气势的形象;后两句发出疑问,为何不将梧桐种在扬州(西州),以引来凤凰栖息。运用夸张,如“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极言梧桐之高大;运用借物喻人,以梧桐比喻有才之士,以凤凰象征贤明的君主或良好的机遇。这首诗语言浅近,情感鲜明,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人才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郑燮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描绘了高大雄伟的梧桐形象,表达了对有才之士生不逢时、无所成就的惋惜与愤懑。借梧桐的遭遇写出了诗人对人才境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夸张:“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诗人用“百尺”极力形容梧桐的高大,说它能在夜色中扫落秋星、拂落晓霜,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梧桐的雄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喻:诗中以梧桐比喻有才之士,其高大却未被合理种植在能引来凤凰(象征贤明君主或良好机遇)的地方,暗指有才之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境遇的不平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诗人开篇便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在夜色中,高达百尺的梧桐枝叶繁茂,仿佛能够随意扫动天上的秋星,拂落清晨的霜露。“夜苍苍”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百尺”突出梧桐的高大,“乱扫”“落”等动词赋予梧桐动态感,使其形象栩栩如生,极具气势。诗里以梧桐自比,它虽能“扫落秋星”,却生长在不适之地,引得凤凰不至。这一比喻恰如其分,借梧桐境遇喻有才之士生不逢时,难以施展抱负、取得成就,为后文的抒情和议论做了有力铺垫。后两句“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在描绘完梧桐的雄伟后,诗人笔锋一转,发出疑问。“西州”代指扬州,诗人认为如此高大的梧桐,为何不种在扬州,以吸引绿毛幺凤皇(凤凰的一种)来栖息呢?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所在,表面是为梧桐鸣不平,实则借梧桐自比,表达自己或有才之士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委婉而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屈复《偶然作》

下一篇:清·赵翼《题元遗山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