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ǎn
shū

朝代:唐作者:杜审言浏览量:2
zhī
jūn
shū
běn
piān
piān
wèi
cóng
róng
shuò
biān
hóng
fěn
lóu
zhōng
yīng
yān
zhī
shān
xià
jīng
nián

译文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逐句剖析

"知君书记本翩翩":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

# 翩翩:以鸟儿飞翔时的轻快喻文才优美。,书记:此指书札、奏记两类散文。

"为许从戎赴朔边":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 朔边:北方边地。,从戎:从军。,为许:为什么。

"红粉楼中应计日":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

# 红粉:代指女性,此指苏绾的妻子。

"燕支山下莫经年":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 燕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苏绾书记》是唐代诗人杜审言所作的一首赠别诗,作品创作背景为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边疆从军。首联以“书记本翩翩”赞其才华,转写“从戎赴朔边”的出塞原因;后两联虚实相生,通过想象“红粉楼中”的思妇计日盼归,劝诫戍边者“莫经年”。诗作采用对比手法,将文人风雅与戍边苦寒对照,尾句“燕支山下”更强化时空距离感。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既含对友人才情的称许,又寓惜别劝归之意,情感表达真挚,艺术风格明快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时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前期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首创四十韵长篇排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对其诗评价很高,称为“吾祖诗冠古”。代表作品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送别友人赴边从军而作。诗中赞颂了友人的文学才华与投身边关的壮志豪情,通过融入细腻的私人情感传递激励之意,整体氛围显得轻松自由,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作品在立意和表达上颇具新意,语言风格明快洒脱,情感真挚而不失雅致,属于具有独特风格的赠别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中称赞友人的文学才华和投身军旅的志向,通过表达个人情感来寄托劝勉之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真挚的情谊。

2. 分段赏析

该诗开篇即借用典故展现苏绾的儒雅风范与卓越文才。诗中虽未全面铺陈文人交往的投契之情,却聚焦“书记翩翩”这一特质,此处理与诗歌主旨紧密相关——因苏绾即将赴任节度使府掌书记之职。这种以职位特性切入的写法,既凸显了友人的职业素养,又暗含诗人对其才干的称许。第二句突破常规承接方式,采用设问句式制造悬念。表面看似突兀的发问实则暗藏逻辑关联,前句已隐含答案:正因其文采斐然,方获主帅青睐。这种先陈述后发问的叙事策略,在强化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将诗人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寓于笔墨之间。末两句转而从对方角度展开抒情,通过设想家眷期盼的场景婉转表意。诗人避开直抒胸臆的离愁别绪,以燕支山代指任职之地,借“红粉”意象暗指配偶,通过设想妇人计日盼归的情境,既含蓄传达了希望友人早日归来的心意,又巧妙寄托了自身对重逢的期许。这种以旁观者视角构建的对话空间,既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窠臼,又以生活化的场景折射出深挚情谊,展现了举重若轻的艺术表现力。

3. 作品点评

清人袁枚《续诗品·取经》要求作诗“揉直使曲,叠单使复”,以避免使读者“一览而竟,倦心齐生”。该诗的价值体现在"含蓄"特质上。全篇仅四句,通过迂回婉转的表达方式呈现深厚情感,形成了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作为传统送别题材,若采用常规手法平铺直叙离愁别绪,则易流于程式化而缺乏艺术感染力。作者运用多层次笔法与精巧构思,突破传统表达定式,精心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抒情空间,使寻常主题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巳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

明胡应麟《诗薮》

# 初唐风华迥绝,已启盛、中妙境。

明《唐风定》邢昉

# 三、四流走作对,“红粉”、“燕支”,映合绝妙。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三代门·管蔡》

下一篇:唐·李白《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