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振寒郊":阴冷的风在寒冷的郊外呼啸,
# 寒郊:荒凉的郊野。,阴风:寒风。
"猛虎正咆哮":猛虎正在大声咆哮。
"徐行出烧地":猛虎缓缓走出被火烧过的地方,
# 烧地:古代南方山区刀耕火种,农民在秋冬之际放火烧山,然后耕作,称为烧地。
"连吼入黄茅":接连吼叫着进入黄茅草丛。
"壮士走马去":壮士骑马飞奔而去,
"镫前弯玉弰":在马镫前拉开玉饰的弓。
# 玉弰:用玉装饰的弓。,镫:挂在马鞍两边的踏脚。
"叱之使人立":大声呵斥让猛虎像人一样站立,
"一发如铍交":一箭射出如同铍剑相交般迅猛。
# 交:加。,铍:大矛。
"悍睛忽星堕":猛虎凶悍的眼睛忽然像流星坠落,
# 悍睛:凶恶的目光。
"飞血溅林梢":飞溅的鲜血洒在林梢。
"彪炳为我席":以斑斓的虎皮作为我的席子,
# 彪炳:本指老虎身上色彩斑斓的花纹,这里指虎皮。
"膻腥充我庖":用散发膻腥味的虎肉充实我的厨房。
"里中欣害除":乡里人因祸害被除而欣喜,
"贺酒纷呶号":纷纷举杯庆贺,喧闹声不断。
# 呶号:一作“号呶”,欢呼喧哗。
"明日长桥上":明天在长桥上,
"倾城看斩蛟":全城的人都会来观看。
# 斩蛟:《晋书·周处传》有载:周处改恶从善后,先到南山杀猛虎,后下长桥斩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对老虎眼睛如星坠落、鲜血飞溅树梢的细节描写,从侧面突出壮士射箭的威力和打虎场面的激烈。用典:化用晋书·周处传中周处南山杀猛虎、长桥斩恶蛟的典故,暗示壮士的英勇行为不止于此,还将有更英勇的壮举,丰富了诗歌内涵。自然环境描写:开篇“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描绘出寒风凛冽、猛虎咆哮的肃杀环境,既渲染出紧张危险的氛围,又衬托出壮士的英勇无畏。正衬:开篇“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描绘出寒风凛冽、猛虎咆哮的恶劣环境,衬托出壮士面对危险时的无畏和豪迈气概。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着重描写环境和猛虎,“阴风”“寒郊”“咆哮”等词渲染出紧张可怕的气氛,猛虎“徐行”“连吼”的行为,让危险之感扑面而来,为壮士的出场做足铺垫。中间四句:“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聚焦于壮士,从他骑马靠近猛虎,到弯弓射箭,再到猛虎中箭的场景,通过一连串紧凑的动作描写和比喻手法,展现了壮士的英勇和猛虎被猎杀的过程,使战斗场面如在眼前。后四句:“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讲述猎杀猛虎后的情景,壮士以虎皮为席、虎肉充实庖厨,乡里人庆贺祸害消除。最后以想象第二天全城人看壮士如斩蛟般英勇事迹结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壮士的英勇形象,同时表达民众对壮士的敬仰和庆贺之情。
上一篇:唐·郑概《忆长安·六月》
下一篇:唐·刘禹锡《和裴相公傍水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