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guī
yún
·
·
guī
yuàn

朝代:唐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ēng
shù
zǎi
píng
bāng
biàn
便
xiāo
lěi
huàn
xīng
shuāng
yuè
xià
chóu
tīng
zhēn
chǔ
hán
yàn
nán
xíng
mián
luán
zhàng
wǎng
láo
hún
mèng
fēi
yáng
xiǎng
jūn
xíng
gèng
liáng
shuí
wèi
chuán
shū
biǎo
qiè
zhōng
cháng
yōng
yán
chuí
xuè
lèi
àn
zhù
sān
guāng
wàn
bān
nài
chù
xiāng
jìn
yòu
gèng
tiān
xiāng

译文

出征的人已多年,像浮萍一样漂泊在他乡。离开后就没了消息,经历了好几年。月光下忧愁地听着捣衣声响起,塞外的雁向南飞行。独自睡在鸾帐里,白白地让魂魄在梦中劳碌,每晚都飞向远方。想着你行为轻薄,更不再思念。谁来替我传书信?表明我的一片衷肠。靠着窗户默默流泪,暗自祝愿日月星。万般无奈的时候,一炉香燃尽,又接着添香。

逐句剖析

"征夫数载":出征的人已多年,

# 征夫:指戍边的将士。

"萍寄他邦":像浮萍一样漂泊在他乡。

# 萍:浮萍。形容踪迹漂泊无定。

"去便无消息":离开后就没了消息,

"累换星霜":经历了好几年。

"月下愁听砧杵起":月光下忧愁地听着捣衣声响起,

# 杵:棒槌。,砧:垫石。

"寒雁南行":塞外的雁向南飞行。

# 寒雁南行:一作拟塞雁行。

"孤眠鸾帐里":独自睡在鸾帐里,

# 鸾帐:有鸾鸟花纹的帐子。

"枉劳魂梦":白白地让魂魄在梦中劳碌,

"夜夜飞扬":每晚都飞向远方。

"想君薄行":想着你行为轻薄,

# 薄行:薄情的行为。

"更不思量":更不再思念。

"谁为传书与":谁来替我传书信?

"表妾衷肠":表明我的一片衷肠。

"倚牅无言垂血泪":靠着窗户默默流泪,

"暗祝三光":暗自祝愿日月星。

# 三光:指日、月、星。

"万般无奈处":万般无奈的时候,

"一炉香尽":一炉香燃尽,

"又更添香":又接着添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归云・闺怨》是唐朝的一首词,作者不详。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细腻描绘思妇在家中对远方出征丈夫的深切牵挂,以及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下阕则着重渲染妻子与丈夫相见遥遥无期、书信传递艰难的悲伤与凄凉。此词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沉重伤害。因征战而生的相思,总是让人徒唤奈何。征夫远戍边疆,或许一生都难以归来,而妇人独守家中,除了满心的牵挂与忧虑,实在别无他法。相见既已无望,书信又难以送达,只能寄希望于如梦如幻的缥缈梦境,还有那不知能否应验的虔诚祈祷。战乱,是造成这些离散悲剧的根源,普通人家面对它,毫无抵抗之力。词中这啼血泣泪的寥寥数语,饱含着深沉的离恨。即便如今读来,仍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唯有报以声声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源自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其作者已难考姓氏。《云谣集》堪称现存最早的民间词集,约在后梁末年(922年)成书,共收录词作三十首。此集中作品并非一人创作,而是一部汇集无名氏作品的选本。在当时,它于民间及敦煌地区广泛流传。从《云谣集》所采用的调名分析,除去《内家娇》,其余十二种调名(《凤归云》也在其中)皆能在崔令钦《教坊记》所记载的曲名里找到踪迹。据此可推测,这部词集应是盛唐前后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征妇情思的闺怨词,全词以征妇的视角,营造出充满思念与无奈,体现出当时因战乱致使夫妻分离的社会现实,生动地表达了战争背景下闺中妇人对征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离散现状的无奈与哀怨。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中“夜夜”点明时间,体现出日复一日的现实情境,征妇每晚都处于独守空闺的孤寂之中,这是实写。“飞扬”则进入虚幻的梦境,描绘征妇在梦中魂牵梦绕,去追寻远方的征夫,此为虚写。通过这种虚实相生,将现实里独眠鸾帐的孤寂与梦境中精神上对征夫的追寻相融合,鲜明地强化了现实孤寂与精神追寻之间的矛盾,深刻展现了征妇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阕起笔,描绘征夫如浮萍般漂泊他乡,多年时光流逝,却音信全无。笔锋陡然一转,明月高悬,清辉洒下,征妇于月下听闻砧杵捣衣声,又见塞燕匆匆南飞,这寻常之景,却触动其内心情思。此刻,她再也无法在孤寂的帐中安然入眠,思绪渐飘,陷入魂牵梦绕之境。在此,作者并未直接抒情或议论征妇的惆怅悲苦,而是让情绪自然流转,于看似平静的字里行间缓缓渗透,描写不着痕迹,却蕴含着绵绵不绝的情思,这等深情,绝非艳丽辞藻所能描绘。下阕中,征妇长久的忧思,引发对征夫薄情的怨怼,不满他忘却故人、不念家中亲人。然而,即便满心深情,又有谁能为她传递这份心意呢?作者再次转折笔锋,在强烈思念无处倾诉的煎熬下,征妇独倚窗前,泪水潸然,暗自向三光(日、月、星)虔诚祈求,盼良人早日归来。她感伤至极,情到深处泪尽泣血,尽显痴情一片。在相思如潮、无奈至极的心境下,她只能一次次添香入炉,如此反复,直至天明,留下的唯有无尽的幽怨。整首词巧妙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不仅生动勾勒出征妇心焦意乱的形象,更将其在痛苦重压下祈求上天赐福征人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切动人,读来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精妙的小词里,叙事与写景并非目的,而是为塑造饱含闺怨情绪的征妇形象服务的重要手段,此乃全词核心所在。作者独具匠心,将笔下景物与征妇的内心情感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词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通过细腻描绘,征妇对征夫既思念又怨恨的矛盾心理逐步深化,这种复杂情感如重锤般撞击着读者的心弦,极易引发强烈的思想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下一篇:唐·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