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ān
shān
dào
zhōng

朝代:明作者:徐阶浏览量:3
luò
jìng
xiāo
xiāo
cán
dēng
zhào
liáo
bìng
jīng
shí
chóu
yàn
yáo
jiàn
tīng
xiǎng
huāng
cūn
xiāo
yuè
míng
yǒu
shēn
bàn
guī
ráo

译文

树叶飘落,周围的环境显得冷落萧条,一盏残灯,照着寂静孤独的我。身患疾病,惊讶于时光已到日暮,满怀愁绪,厌烦这遥远的旅途。湍急的山涧流水声听起来更加响亮,荒僻的村落里说话的声音并不喧闹。明月明亮得好似有意为之,在深夜里陪伴着我乘坐小船归来。

逐句剖析

"木落境萧萧":树叶飘落,周围的环境显得冷落萧条,

# 境:一作山。,木落:树木落叶。

"残灯照寂寥":一盏残灯,照着寂静孤独的我。

"病惊时日暮":身患疾病,惊讶于时光已到日暮,

# 时日暮:谓年纪高迈。

"愁厌客途遥":满怀愁绪,厌烦这遥远的旅途。

"急涧听逾响":湍急的山涧流水声听起来更加响亮,

"荒村语不嚣":荒僻的村落里说话的声音并不喧闹。

"月明如有意":明月明亮得好似有意为之,

"深夜伴归桡":在深夜里陪伴着我乘坐小船归来。

# 桡:船桨,此代指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行安山道中》是明代诗人徐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安山道中夜行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写落叶飘零、残灯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落寂寥的氛围。颔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疾病而惊觉时光流逝,因旅途遥远而心生愁绪的情感。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急涧的流水声和荒村的安静,进一步烘托出夜行的孤寂。尾联则借明月相伴,表达出诗人在孤寂中的慰藉和对归途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木落境萧萧,残灯照寂寥”,这两句诗中“木落”点明了季节,树叶飘落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境萧萧”则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冷落。“残灯”是夜晚的象征,一盏残灯映照着寂静孤独的诗人,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颔联:“病惊时日暮,愁厌客途遥”,这两句诗中“病惊”表明诗人身患疾病,身体状况不佳。“时日暮”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诗人生命的衰老。“愁厌”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他对遥远的旅途感到厌烦,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无奈。颈联:“急涧听逾响,荒村语不嚣”,这两句诗中“急涧”描绘了山涧流水的湍急,“听逾响”则从听觉的角度,强调了流水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更加响亮。“荒村”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荒僻的村落里说话的声音并不喧闹,进一步烘托出夜行的孤寂。尾联:“月明如有意,深夜伴归桡”,这两句诗中“月明”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在深夜里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如有意”则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仿佛明月有意陪伴着诗人。“归桡”指代诗人乘坐的小船,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汪琬《寄赠吴门故人》

下一篇:明·陈沂《大驾西狩还京百官出候于德胜门(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