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àng
bié

朝代:明作者:马湘兰浏览量:3
bìng
yān
cháng
zhòu
wáng
shēng
céng
jiàn
lián
shí
shí
duì
lán
zhú
shī
piān
hán
sān
jiāng
xìn
qiū
fēng
mián
shēn
guī
shì
zhōng
wàng
guī
chuán

译文

病弱的身躯困于漫长白昼,幸得王生曾把我怜惜顾念。白天时时面对兰竹遣愁,夜晚常常集聚诗篇抒怀。寒雨连江,盼不来远方音信,秋风萧瑟,孤枕难眠又一夜。深闺之中本无别事可做,整日里只望那归船出现。

逐句剖析

"病骨淹长昼":病弱的身躯困于漫长白昼,

"王生曾见怜":幸得王生曾把我怜惜顾念。

"时时对兰竹":白天时时面对兰竹遣愁,

"夜夜集诗篇":夜晚常常集聚诗篇抒怀。

"寒雨三江信":寒雨连江,盼不来远方音信,

"秋风一夜眠":秋风萧瑟,孤枕难眠又一夜。

"深闺无个事":深闺之中本无别事可做,

"终日望归船":整日里只望那归船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怆别》是明代诗人马湘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深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与孤寂心境,诗中“病骨”“寒雨”“秋风”等凄冷意象交织,细腻勾勒出深闺女子孤寂怅惘的心境。“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采用白描,简洁质朴地塑造出盼归思妇形象。此诗集中展现明代闺阁诗歌特色,在多部明代诗集与研究文献中均有收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代金陵名妓马守真,常与文人王稚登等唱和往来。她的诗作《怆别》中,“王生”即挚友王稚登,首联“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含蓄点明创作缘由与二人情谊。第三联“寒雨三江信”暗合南京地理风貌,由此可证,此诗创作于马守真身处金陵之时,为探究其交游与创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病中思人、昼夜遣怀、望眼欲穿等场景,描写了自己病体缠绵、昼夜与兰竹诗篇相伴的孤寂生活,表达了深闺女子终日盼友人归的怅惘心境,既含与王稚登的情谊,也透露出独居的落寞与对相聚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借“寒雨”“秋风”等萧瑟之景抒情。“寒雨三江信”以凄冷秋雨喻盼信未得的失落,“秋风一夜眠”用萧瑟秋风衬孤枕难眠的寂寥。兰竹虽雅,却反衬病中孤寂;昼夜对竹集诗,见生活清冷。末句“望归船”以景结情,将思友盼归的怅惘融于江天望眼,景语皆情语,传递出深闺独处的凄苦与对友人的眷恋。

3. 分段赏析

“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开篇以“病骨”点明主人公身体虚弱,被病痛与时光双重折磨,“淹”字写出度日如年的煎熬感。“王生曾见怜”回忆曾受心上人(“王生”)的怜惜关怀,与当下病中无人相伴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暗含物是人非的凄凉。“时时对兰竹,夜夜集诗篇”:以“兰竹”自喻,既借其高洁品格表明心迹,又以终日相对的画面,凸显无人倾诉的孤独。“集诗篇”指以写诗排遣愁绪,“夜夜”叠词强化了思念的夜夜循环、无休无止,体现出相思已成日常习惯。该句通过“时时”“夜夜”的时间铺陈,将抽象的思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为,足见情之深、思之切。“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寒雨三江”以阴雨连绵、江河阻隔的意象,暗指心上人远在他乡,“信”字直抒对音书不至的期盼与失望。“秋风”渲染凄凉氛围,“一夜眠”实为“一夜未眠”,以环境的寒冷萧瑟,烘托内心的孤独无依,进一步强化“相思令人老”的愁苦。“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深闺无个事”看似平淡,却道尽古代女子困于闺阁的无奈——除了等待,生活再无其他寄托。“终日望归船”以极具画面感的动作,将思念推向高潮:目光始终凝视远方,心中唯有“盼归”二字,却隐含归期未定的渺茫与绝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郑作《柬汪用夫》

下一篇:明·王醇《秋林闲坐寄山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