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wáng
guò
yáng
shì
bié
yìng
jiào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3
yáng
tán
jīng
suǒ
huái
wáng
zài
jiǔ
guò
xīng
lán
niǎo
huàn
zuò
jiǔ
luò
huā
duō
jìng
zhuǎn
huí
yín
zhú
lín
kāi
sàn
yán
chéng
shí
wèi
qián
yōng
shēng

译文

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得时间太长,以至于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逐句剖析

"杨子谈经所":西汉的扬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

# 所:一作处。,杨子:指西汉扬雄(一作杨雄)。此处以杨子比杨氏。

"淮王载酒过":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

# 淮王:指汉淮南王刘安,这里借指岐王。

"兴阑啼鸟换":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

# 换:一作缓。,兴阑:兴尽。

"坐久落花多":坐得时间太长,以至于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径转回银烛":穿行在曲折的林径,烛光闪闪,

# 银烛:白亮如银的烛光。此处也可能是火炬(晋代以前称为烛)而非蜡烛。,径转:山路曲折回环。

"林开散玉珂":等走出去后眼前豁然开朗。

# 散玉珂:指骑马从游者各自分散而游。玉珂(kē):马勒上的玉饰。,林开:舒展,开豁。开:舒展,开豁。

"严城时未启":一直游玩到凌晨回城,城门还未开启,

# 严:戒夜。

"前路拥笙歌":一路余兴未尽,照样笙歌相伴。

# 笙歌: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拥:谓群聚而行。指归来时,奏乐者走在队伍之前。唐时亲王出行,卤簿中有鼓吹乐,故云。拥:一作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记述了诗人跟随岐王游历杨氏别业的经历,起笔巧用典故点出宴游之事,笔调诙谐。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对别业中环境氛围和宴游活动的描写,展现出别业的清幽雅致。从宴游时的兴致盎然,到归途的笙歌相伴,将整个游历过程生动呈现。此诗展现了王维诗歌善于营造意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游历的愉悦感受和对别业景色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是王维所作。开元八年(720年),岐王李范带领王维等人一同游览杨氏别业,游览过程中岐王要求众人写诗,王维接受岐王的指令,在此次同游经历后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纪游诗。描绘了诗人随岐王游历杨氏别业的过程,借对别业中的景致、宴游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别业景色的喜爱以及游历中的愉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引用西汉扬雄谈经和淮南王刘安的典故,将岐王比作好客的淮南王,杨氏比作扬雄,既点明此次游宴之事,又隐含对岐王礼贤下士的赞扬。互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中,“兴阑”与“坐久”为互文,并非单指兴尽和久坐,而是共同表达在别业游宴时间长,从夜至晓,在鸟声变换和落花增多中体现出身心俱适。借景抒情:“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借鸟声变换、落花堆积之景,抒发在别业游玩时的愉悦之情和浓厚兴致。寓情于景:“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以城门未开、前路笙歌之景,将游玩后的余兴未尽之情蕴含其中。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王维便以“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巧妙扣题。句中的“杨子”指西汉著名儒者扬雄,而“淮王”则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扬雄醉心学术,刘安精于学问,历史上二人虽无缘相见,王维却将这跨越时空的人物写入诗中。此句并非单纯演绎“关公战秦琼”式的奇趣,而是借汉代典故映射唐代现实,将岐王比作礼贤下士的淮南王。“载酒”二字看似诙谐,表面描绘淮南王携酒拜访清寒的扬雄居所,实则暗喻岐王带领文人雅士造访杨氏别业,共赴一场风雅欢宴。颔联“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尽显诗人游览时的盎然意趣。“兴阑”意为兴致将尽,与“坐久”相互呼应,形成互文之妙。王维以诗意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沉醉的画面:在婉转鸟鸣与缤纷花影中,众人度过了闲适惬意的一夜。这两句以景传情,将独特的情感体验融入自然景致,写景细腻入微,恰似神来之笔,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学造诣。颈联“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笔锋一转,描绘起归途之景。诗人沿着蜿蜒小径前行,穿过茂密树林,原本忽明忽暗的烛光,顿时变得明亮起来。眼前豁然开朗之际,岐王及其随从的车马映入眼帘。这一联生动展现了众人游玩结束、准备返程时的场景,为诗歌增添了动态的画面感。尾联“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聚焦于抵达城门时的情形。众人尽情游乐,直至深夜方才归返,此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便如此,归途中依然笙歌相伴,众人意犹未尽。短短两句,将诗人对这场游玩的留恋之情与未尽兴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上述改写从新的角度解读了王维的诗歌,不知是否符合你的预期?若有特定表述需求或修改方向,可随时和我说。

4. 作品点评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颇具特色与价值。其写作上最大亮点在于善于运用间接手法写景,如颔联以游玩时间之久引发的鸟换花落之变,巧妙暗示杨氏别业景色的美好,避免直白描述,却更具韵味,使诗歌富有启发性,余味悠长。这种独特的写景方式,展现了王维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让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别业景致之妙,于含蓄委婉中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人诗言落花,有思致者三: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李嘉萜(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荆公“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识”。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审言“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摩诘“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皆佳旬也。然“报”与“催”字极精工,而意尽语中“换”与“多”字觉散缓,而韵在言外。观此可以知初、盛次第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量”,“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元人诗“布谷叫残雨,杏花开半邮”,皆隹句也。然总不如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自然入妙。盛唐高不可及如此。

清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卷二

# 三四句内生意,若更细,便浅促。

明顾麟《批点唐音》

# “坐久落花多”意景适会。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起联用事妥,次“缓”字佳。

明唐汝询《唐诗解》

# 以子云况杨氏、淮南比岐王,起语已尽题情。中联酒阑客散之景。夜深始归,见王兴之尽,与从过之幸也。章法之妙,真有笙歌一派、峦巘千回。吴山民曰:摩诘善作丽语。此是其得意者。“回”跟“转”,“散”跟“开”,下字有法。陆钿曰:结句妙得规讽,含而不露。周明辅曰:此诗绝有步骤,兴致不薄。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胡元瑞曰:绮丽精工,沈、宋合调。

明孙月峰《唐风怀》

# “坐久落花多”自是佳句。末四语巧心得现前之景。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陈德公曰:王五律能胜嘉州。嘉州虽秀,百首一概;王则苍浑绣秀,真淡生幽,无所不具。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杨子云比杨氏,淮王比岐王。三四言赏玩之久也。后言深夜始归,馀情无尽。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赠写真者》

下一篇:唐·徐惠《拟小山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