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走胡尘":策马飞驰冲向胡地烟尘,
"将军不顾身":将军奋勇征战不顾自身。
"黄沙一万里":黄沙莽莽蔓延万里荒原,
"赤帜五千人":五千将士高举赤色战旗。
"天子犹称汉":天子依旧以大汉正统自称,
"匈奴岂畏秦":匈奴怎会畏惧我朝军威。
"不知苏属国":不知那如苏武般的忠勇将士,
"何日画麒麟":何时能被画像供奉麒麟阁。
1. 分段赏析
“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两句塑造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跃马”勾勒出将军策马疾驰的矫健身姿,“走胡尘”点明奔赴边塞、抗击外敌的使命;“不顾身”直抒其舍生忘死的报国决心,简洁有力地展现军人的豪迈气概,为全诗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以宏大意象渲染边塞氛围。“黄沙一万里”用夸张手法极言边塞的辽阔荒寂,“赤帜五千人”则以鲜明的色彩(赤色旗帜)与具体数字(五千将士),凸显队伍的严整与气势。两句以空间的荒远(黄沙)与人事的紧凑(赤帜)形成张力,既写出征战环境的严酷,又暗喻守军虽寡却勇的坚韧,画面感强烈。“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以历史代指现实。“汉”“秦”非实指朝代,而是借古喻今,代指明朝朝廷与北方部族。“犹称汉”暗含对朝廷延续华夏正统的认同,“岂畏秦”则以反问揭示匈奴(外敌)的强悍难制,委婉表达对边患未除的隐忧,措辞含蓄而忧虑深隐。“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化用典故抒情。“苏属国”指西汉苏武,其持节牧羊十九年归汉后封典属国;“画麒麟”指汉宣帝将霍光等功臣图像置于麒麟阁。诗人以苏武比况边塞将士,用“不知”“何日”的疑问,既表达对忠勇之士未获朝廷表彰的不平,又借“画麒麟”的典故,含蓄抒发对国家安定、论功行赏的期待。尾联以历史典故收束,将个人感慨与家国理想熔铸一体,于豪迈中见沉郁,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厚度。
上一篇:明·楚石梵琦《开平书事(六首)》
下一篇:明·钱希言《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