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fēng
huái
怀
guī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西
fēng
chuī
mǎn
tíng
hán
yán
suān
xīn
zài
jiǔ
quán
dēng
zài
jīn
qīng
xuè
lèi
lán
gān

译文

秋风吹落树叶,庭院里满是寒意,黄柏默默无语,可我不禁鼻子一酸,悲从中来。我的心仿佛已到了九泉之下,只有墙上的灯还亮着,满腔悲痛化作了泪水,打湿了栏杆。

逐句剖析

"西风吹叶满庭寒":秋风吹落树叶,庭院里满是寒意,

"蘗子无言鼻自酸":黄柏默默无语,可我不禁鼻子一酸,悲从中来。

"心在九泉灯在壁":我的心仿佛已到了九泉之下,只有墙上的灯还亮着,

"一襟清血泪栏杆":满腔悲痛化作了泪水,打湿了栏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风怀归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庭院清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怀亲之情。首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次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哀伤。第三句蕴含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末句表达了悲痛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凄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风怀归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写的。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期,时值唐寅经历科场舞弊案后人生低谷期。诗中的“九泉”“清血”等词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功名的幻灭和苦闷,“怀归”主题可能与家族衰微或故土情结有关。唐寅晚年归隐苏州桃花坞,其诗多借自然景物寄托身世之感,此诗中的“满庭寒”“泪栏杆”等意象,与其《落花诗》中“刹那断送十分春”的哀婉基调一脉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起兴:“西风吹叶满庭寒”以秋景起兴,通过描写西风落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诗人内心的酸楚与孤寂之情。拟人:“檗子无言鼻自酸”,这句诗中“蘗子无言”采用拟人手法,黄柏树的苦味特性暗喻诗人内心酸楚,形成“物我同悲”的意境。多感官描写:落叶纷飞的视觉描写与“满庭寒”的触觉感受结合,将看到的“落叶纷飞”与感觉到的“满庭寒”相融合,多感官描写使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诗中的悲凉氛围。双关:“心在九泉灯在壁”,诗中的“九泉”一词既指代幽冥世界,又隐喻诗人那些难以实现的抱负和理想,这种双关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2. 分段赏析

“西风吹叶满庭寒”,开篇“西风吹叶”,以动人的秋景起兴,将落叶纷飞的视觉画面与“满庭寒”的触觉感受相融合,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檗子无言鼻自酸”,这句诗中“蘗子无言”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借助黄柏树(蘗)的苦涩特性,隐喻诗人内心的酸楚,巧妙地营造出“物我同悲”的意境“心在九泉灯在壁,一襟清血泪栏杆”,这两句诗中“灯在壁”与“泪栏杆”,通过静态意象的并置,强化了孤寂凄冷的氛围。其中,“九泉”一词既可理解为幽冥世界,也隐喻着诗人那些难以实现的抱负和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陈继儒《题毕钵山图》

下一篇:明·娄坚《岁暮寄孟阳武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