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寒日惨无光":荒凉的边塞,寒冷的太阳惨淡无光,
"沙草连天走白狼":沙草与天际相接,白狼山一带战事正忙。
"百战健儿争射猎":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争相策马射猎,
"秋风跃马黑山阳":秋风中,跃马扬鞭的健儿驰骋在黑山南麓。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边塞的荒寒肃杀,刻画了戍边将士的勇武豪情,表达了卫国戍边的壮志。
2. 写作手法
渲染:“穷边寒日惨无光”以“穷边”(极僻远的边疆)、“寒日”(寒冷的日光)、“惨无光”(黯淡无光)三重意象叠加,极力勾勒边塞的荒凉阴郁。
3. 分段赏析
首句“穷边寒日惨无光”聚焦边地环境:“穷边”直指偏远荒僻的边疆,“寒日”点出气候的寒冷,“惨无光”则以视觉感受强化了边地的萧瑟——太阳仿佛也因荒寒而失去光辉。这一句先为全诗铺就冷寂的底色,暗示戍边生活的艰苦。次句“沙草连天走白狼”视线引向更辽远:“沙草连天”描绘出沙地与野草绵延至天际的辽阔,却在“连天”的苍茫中暗藏生机;“走白狼”以动态打破画面的沉闷——或指白狼在草间疾驰,或隐喻边境时有侵扰(古代常以“狼”代指外敌)。这一句既写实景,又隐现边地的紧张氛围。第三句“百战健儿争射猎”转向人物刻画:“百战”二字突出战士们身经沙场的经验,“健儿”强调其强健的体魄与昂扬的状态;“争射猎”则以“争”字凸显战士们的积极性——他们并非被动防御,而是主动练兵,暗含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尾句“秋风跃马黑山阳”收束于动态场景:“秋风”点明季节,虽带萧瑟却不颓丧;“跃马”二字有力度,战士们跨马腾跃的姿态跃然纸上;“黑山阳”具体指向山南的驻军之地,让画面更具真实感。这一句以“跃马”的英武姿态收束,将边地的苍凉转化为战士的豪情,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李蓘《昭君怨·君王日深宫》
下一篇:明·杨基《北山梨花(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