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君为蓟门客":去年你在蓟门做客,
"燕山雪暗秦云白":那时燕山的雪昏暗了天际,而秦地的云彩显得格外洁白。
"马上相逢脱紫貂":我们在马背上偶然相遇,你脱下紫色的貂皮大衣,
"朝回沽酒城南陌":和我一起到城南小路,上朝回来后去买酒喝。
# 沽酒:买酒。
"燕山此日雪雰雰":如今又到了燕山飘雪的日子,雪花纷纷扬扬,
# 雰雰:飘落貌。
"只见秦云不见君":我只看到了秦地的云彩,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
"胡天白雁南飞尽":北方胡地的天空中,白雁已经南飞殆尽,
"千里相思那得闻":这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又如何能让你听闻。
明代文学家,“江南四才子”之一
徐祯卿(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被贬至国子监博士。徐祯卿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其早期诗学白居易、刘禹锡,诗风哀婉清丽;后期诗风为之一变,转为雄健。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前七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论诗主情致,与清王士祯所倡神韵说有相通之处。著有《迪功集》,另著有诗评著作《谈艺录》《异林》《剪胜野闻》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借“燕山雪暗”“胡天白雁”等景象,通过“去岁”与“此日”的今昔对比,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时的豪爽及别后音讯断绝的惆怅,表达深厚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去岁君为蓟门客,燕山雪暗秦云白”与“燕山此日雪雰雰,祗见秦云不见君”形成对比。去年此时,友人在蓟门,两人雪中相逢;今年同样是燕山雪景,秦云依旧,友人却已不在,今昔对照,凸显物是人非之感。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马上相逢脱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是昔日欢快相聚场景,属于乐景。与后文“祗见秦云不见君”的孤寂形成反衬,以过去的欢乐反衬当下的孤独,强化了思念友人的哀愁。虚实结合:“去岁君为蓟门客,燕山雪暗秦云白。马上相逢脱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是回忆过往相聚,为虚写;“燕山此日雪雰雰,祗见秦云不见君。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是描写当下情景,为实写。虚实交织,使情感表达更丰富深沉。
3. 分段赏析
“去岁君为蓟门客,燕山雪暗秦云白”,诗人开篇回忆去年与友人在蓟门相遇的场景。“蓟门”点明地点,“燕山雪”“秦云白”描绘出一幅雪景苍茫、云雾缭绕的画面,通过壮阔的雪景与云景,暗喻与友人相聚时光短暂却珍贵,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马上相逢脱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这两句细致刻画了诗人与友人相逢时的情景。“脱紫貂”“沽酒”的举动,生动展现出二人相见时的豪爽与畅快,将友人之间亲密无间、意气相投的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二人开怀畅饮的画面。“燕山此日雪雰雰,祗见秦云不见君”,诗人将笔触拉回当下。同样是燕山飘雪,秦云依旧,但友人却已不在身边。通过今昔景物相同而人事已非的对比,强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突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怅惘与失落。“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诗人借景抒情,以白雁南飞这一意象,表明时节变化,连白雁都已南飞,而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音讯难通。“那得闻”以反问语气,强化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无法得知友人近况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