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cǎo
táng
lán
zhī
wèi

朝代:明作者:张大复浏览量:3
lán
zhī
wèi
fēi
ér
gài
zài
yǒu
jìn
yuǎn
duàn
zhī
jiān
chún
qíng
yùn
shèng
yūn
yūn
suǒ
chēng
ruì
ěr
jiān
cǎi
ér
lìng
rén
lǎn
zhī
yǒu
ér
míng
zhī
shàn
huì
zhě
néng
xiào
zhēn
wén
wáng
kǒng
yuán
zhī
tú​​
ér
qīn
ér
shū
zhě

译文

兰花的香气,并不是非得靠近才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即使是擅长绘画的人凭借主观意念描摹相似之处,也无法完全相似。这真像周文王、孔子、屈原一类人,不能轻易亲近,也不会被疏远吧?

逐句剖析

"兰之味":兰花的香气,

"非可逼而取也":并不是非得靠近才可以闻嗅品赏的。

# 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逼:接近,迫近。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

"纯以情韵胜":纯粹以情韵取胜。

"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 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故称瑞耳":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

# 瑞:吉,善。

"体兼彩":兰花兼有各种颜色,

# 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而不极于色":但它的色彩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

"令人览之有余":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

"而名之不可":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 名:说出。

"即善绘者以意取似":即使是擅长绘画的人凭借主观意念描摹相似之处,

# 即:即使。

"莫能肖也":也无法完全相似。

# 肖:相似。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这真像周文王、孔子、屈原一类人,

"不可得而亲":不能轻易亲近,

# 不可:不能,不够。

"不可得而疏者耶":也不会被疏远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之味》是明代张大复所作,选自《梅花草堂集》,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咏物小品文。文章通过对兰花香味、色彩和形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兰花独特的韵味。其香味似有似无、时断时续,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以情韵取胜,香气弥漫被称为祥瑞。兰花色彩丰富却不艳丽,形态意趣难以用语言描述,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难以画出其神韵。作者将兰花比作周文王、孔子、屈原等贤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兰花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推崇和追求,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与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咏物小品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描绘了兰花香味似有若无、在有无近远续断间以情韵取胜,形态兼具色彩却不艳丽、令人难以名状的独特特质,营造出缥缈朦胧的审美意境,体现了作者对兰花清幽情韵与中和之美的推崇,表达了作者借兰花比附圣贤、追求高洁品性与淡泊心境的情志。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至“纯以情韵胜”从“闻香距离”入手,写出兰花香气的特别之处。“非可逼而取”先否定后肯定,打破人们对香气的固有认知,接着用“时有时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六个词,把兰香的缥缈感写活了——它好像在鼻尖飘着,又好像散在远处,就像水墨画里故意留白的朦胧意境。“纯以情韵胜”这句是关键,把闻香的体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韵味”,暗合中国传统美学中“追求言外之意”的想法,也为后面拿兰花比喻君子做了铺垫。第二段:“氲氲无所,故称瑞耳”至“而名之不可”从写香气转到写外形颜色,用辩证的思路讲兰花的美。“氲氲无所”承接上文香韵缥缈的感觉,用“烟气缭绕却没有固定形状”的样子,对应古人“兰花是祥瑞之草”的说法,给自然的花添了文化寓意。“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是审美核心:兰花虽有颜色却不艳丽,就像儒家说的“快乐但不过分,悲伤但不伤心欲绝”的中庸道理。这种“看着很有味道,却没法用语言说清”的朦胧感,让视觉体验超过了外表,进入“话没说完但意思到了”的境界,暗指君子“文采和本质兼备”的处世智慧。第三段:“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至“不可得而疏者耶?”用“以花喻人”收尾,完成从花到人格的升华。“再好的画家也只能靠意境画个相似”,用画画的局限反衬兰花形神的独特,就像圣贤的品格不能用世俗标准衡量。最后拿周文王、孔子、屈原举例,用“不能说亲近也不能说疏远”的矛盾说法,点出君子人格的魅力——像兰香一样,既保持精神上的距离感,又用内在品德吸引人。这种“合群但不随大流”的处世哲学,正是中国文人“入世却不迎合世俗”的精神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杨循吉《松江道中纪事》

下一篇:明·朱有燉《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