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liàng
luàn
guī
chéng
yùn

朝代:明作者:张著浏览量:3
luàn
chéng
guō
wèi
quán
kōng
chūn
shì
hún
fēi
jiù
tóng
chù
shēng
liú
fěn
dài
jiā
lóu
xuàn
qīng
hóng
yōu
huā
zhǔ
chóu
jīng
yǎn
hǎo
niǎo
duō
qíng
gōng
shuí
guī
lái
gēng
kǒu
chú
dōng
fēng

译文

战乱之后,城池还没有完全空旷,春天的景象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哪里还有笙歌艳舞留住那些粉黛佳人呢,又有几家楼阁还能像从前那样色彩绚丽呢。幽静的花朵没有主人,入眼时仿佛带着愁绪,可爱的鸟儿本应多情,却因害怕弓箭而苦苦躲避。谁能像(那人)一样回到谷口耕种呢,在细雨中扛着锄头站在东风里。

逐句剖析

"乱余城郭未全空":战乱之后,城池还没有完全空旷,

"春事浑非旧日同":春天的景象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

"何处笙歌留粉黛":哪里还有笙歌艳舞留住那些粉黛佳人呢,

"几家楼阁绚青红":又有几家楼阁还能像从前那样色彩绚丽呢。

"幽花无主愁经眼":幽静的花朵没有主人,入眼时仿佛带着愁绪,

"好鸟多情苦避弓":可爱的鸟儿本应多情,却因害怕弓箭而苦苦躲避。

"谁似归来耕谷口":谁能像(那人)一样回到谷口耕种呢,

"荷锄细雨立东风":在细雨中扛着锄头站在东风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郑季亮避乱归城韵》是元末明初张著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写了战乱后城池虽未全空但已萧条,春日景象与往昔大不相同,昔日笙歌粉黛、绚丽楼阁不见,唯有无主的幽花、避弓的好鸟,最后抒发对耕于谷口、立于东风的归隐生活的向往。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战乱破坏,借花鸟写凄凉,字里行间流露对战乱的忧愁与对隐逸的渴望。全诗真实反映了战乱现实,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乱余城郭未全空,春事浑非旧日同”,此句写战乱之后,城池虽未完全空旷,但春天的景象已和过去完全不同。“未全空”点明战乱虽烈但尚有遗存,“浑非旧日同”则直接道出春日已失往昔生机,奠定全诗沉郁的基调,暗含对战乱改变一切的无奈。颔联:“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写昔日可能存在的笙歌艳舞、粉黛佳人,以及色彩绚丽的楼阁,如今已难寻觅。通过想象中的往昔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对比,凸显战乱对生活的摧毁,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怅惘。颈联:“幽花无主愁经眼,好鸟多情苦避弓”,写无人打理的幽花任人观赏却似含愁绪,本应自在的好鸟因惧怕弓箭而苦苦躲避。诗人将花鸟拟人化,赋予它们“愁”“苦”的情感,实则借花鸟的状态,展现战乱后万物惶恐、失却安宁的景象,深化对战乱的忧愁。尾联:“谁似归来耕谷口,荷锄细雨立东风”,此句以设问引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谁能像那归隐谷口的人,在细雨中扛着锄头站在东风里。描绘出宁静闲适的田园画面,与前文战乱的萧条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战乱、归隐田园的渴望,是情感的收束与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启《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

下一篇:明·史迁《暮春(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