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ēn

朝代:明作者:李东阳浏览量:3
xiǎo
shì
shì
ēn
suǒ
chéng
hóng
鸿
tài
zōng
xióng
jiàn
jué
dài
gōng
wěn
jǐng
qín
wáng
dāng
shí
zhào
xiāng
fēi
shuí
zōng
shàn
wèi
sūn
móu

译文

小事上可以装糊涂,大事上绝不能糊涂,像继恩一事果断处置终成宏大谋略。唐太宗的雄才卓识绝代少有,在权力博弈中如见武功之人刎颈于秦王之俎般识破危机。当时的赵姓宰相绝非平庸之辈,如今谁还能像他这样在大事上不糊涂,宗族啊,这才是为子孙谋划的良善之举。

逐句剖析

"小事糊涂":小事上可以装糊涂,

"大事不糊涂":大事上绝不能糊涂,

"继恩一锁成鸿图":像继恩一事果断处置终成宏大谋略。

"太宗雄鉴绝代无":唐太宗的雄才卓识绝代少有,

"武功刎颈秦王殂":在权力博弈中如见武功之人刎颈于秦王之俎般识破危机。

"当时赵相非吕徒":当时的赵姓宰相绝非平庸之辈,

"谁复糊涂如此乎":如今谁还能像他这样在大事上不糊涂,

# 谁复糊涂如此乎:旧注:潘云因此识彼。

"宗乎善矣为孙谋":宗族啊,这才是为子孙谋划的良善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锁继恩》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开篇点明“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处世哲理,以“继恩一锁”强调关键决策对成就大局的重要性;继而借唐太宗“雄鉴绝代”的史事,凸显明主在权力斗争中清醒果断的智慧;后以“赵相非吕徒”对比庸碌之辈,以“谁复糊涂如此乎”的反问强化对“大事不糊涂”的肯定,以“宗乎善矣为孙谋”肯定为子孙谋虑的长远眼光。全诗融史论与抒情于一体,语言通俗畅达,风格明快犀利,通过褒贬历史人物与事件,推崇明辨轻重、果敢决断的政治智慧,蕴含借古鉴今的现实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继恩一锁成鸿图”三句为全诗纲领。首句以通俗直白的对比,点明“小事可糊涂、大事须清醒”的处世智慧;“继恩一锁”借典故暗指通过果断举措成就大局,“鸿图”一词凸显明智决断的深远意义,开篇即奠定议论基调,直截了当地亮出观点。“太宗雄鉴绝代无,武功刎颈秦王俎”两句转入历史例证。“太宗雄鉴”盛赞唐太宗的卓越眼光与判断力,称其“绝代无”强化唯一性;“武功刎颈秦王俎”化用唐代历史事件,以“刎颈”的激烈画面,反衬唐太宗在关键博弈中识破危机、掌控局势的果断,通过具体史实印证“大事不糊涂”的重要性,叙事中见褒扬之意。“当时赵相非吕徒,谁复糊涂如此乎,宗乎善矣为孙谋”三句以议论收束。“赵相非吕徒”将某位赵姓宰相与庸碌之辈(“吕徒”)对比,突出其清醒明智;“谁复糊涂如此乎”以反问强调“大事不糊涂”的稀缺性,暗含对糊涂昏聩者的批判;末句“宗乎善矣为孙谋”肯定以明智举措为宗族子孙谋虑的长远眼光,“善矣”二字直接褒奖,将个人智慧升华为家国责任,使议论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收束有力且余韵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黎民表《和顾汝和玉河见白燕二首其一》

下一篇:明·高启《隋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