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xiǎo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yōu
lán
yǎn
jié
tóng
xīn
yān
huā
kān
jiǎn
cǎo
yīn
sōng
gài
fēng
wéi
cháng
shuǐ
wéi
pèi
yóu
chē
xiāng
dài
lěng
cuì
zhú
láo
guāng
cǎi
西
líng
xià
fēng
chuī

译文

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水作为她的玉佩。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逐句剖析

"幽兰露":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

# 幽兰露:兰花上凝结着露珠。

"如啼眼":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无物结同心":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

# 结同心:用花草或别的东西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表示爱情坚贞如一。

"烟花不堪剪":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 烟花:此指墓地中艳丽的花。

"草如茵":芳草犹如她的席垫,

# 茵:垫子。

"松如盖":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 盖: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

"风为裳":清风作为她的衣衫,

"水为珮":碧水作为她的玉佩。

# 珮:身上佩带的玉饰。

"油壁车":生前乘坐的油壁车,

# 油壁车:妇人所乘的车,车身为油漆为饰。

"夕相待":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 夕:一作“久”。

"冷翠烛":森冷翠绿的磷火,

# 冷翠烛: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劳光彩":殷勤相随,闪着光彩。

# 劳:不辞劳苦的意思。

"西陵下":她走了,在西陵之下,

# 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

"风吹雨":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 风吹雨:一作“风雨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苏小小墓》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所作的一首三言诗。诗中凭借对苏小小墓地景色展开的奇特想象,塑造出美丽却森寒的女鬼形象,其间亦蕴含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开篇以景起兴,借景幻出人物,将写景与拟人完美融合。在写作手法上,全诗笔触绮丽浓艳,却又营造出空灵缥缈、“鬼气森森”的氛围,极具特色。从分段赏析来看,诗人通过对墓地周边环境的描写逐步勾勒出苏小小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小小乃六朝时期南齐钱塘(今浙江杭州)的名妓,其姿容绝美,仪态优雅,气质超凡。她不仅外貌出众,还聪慧过人,言辞间妙语连珠,佳句频出,引得当时的公卿权贵竞相结交,声名远扬,成为当地备受瞩目的人物。可惜天妒红颜,苏小小生命如流星般短暂,年仅二十便香消玉殒,死后葬于钱塘江畔的西陵(今杭州钱塘江西)。关于苏小小的传说流传甚广。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记载:“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此后,苏小小逐渐成为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故事人物。李贺所著的《苏小小墓》,便是一首将苏小小生前的风采与死后的鬼魂形象相结合,亦人亦鬼、虚实相生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苏小小墓周围幽兰滴露如泪眼,草茵松盖、风裳水佩的景象,想象苏小小生前乘坐油壁车傍晚等待,死后冷翠烛徒劳闪耀,借对苏小小墓地景色发挥的奇特幻想,塑造出美丽且森寒的女鬼形象,营造出绮丽浓艳又空灵缥缈、“鬼气森森”的氛围,表达了对苏小小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诗人自身独特的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起兴:“幽兰露,如啼眼”,诗以幽兰上的露珠起兴,将其比作苏小小的含泪之眼,引出苏小小的形象,营造出哀怨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烘托:“冷翠烛,劳光彩”,通过描写在凄风苦雨中闪烁的冷翠烛,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以烛火的空自闪耀,突出苏小小期待落空的怅惘和哀怨。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径直勾勒出苏小小的形象。首二句聚焦其动人容貌,兰花上晶莹的露珠,恰似她噙泪的双眸。诗人独具匠心地选取眼睛这一心灵之窗着墨,一方面,借由这双眼睛,能让读者遐想她的倾世容颜;另一方面,精准传递出她的心境。兰花本美,沾露后愈发娇艳,可“幽”字一出,氛围突变,寒意扑面而来,此字既紧扣诗题中的“墓”,又巧妙引出后文的“啼”,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为鬼魂登场渲染出阴森氛围。三、四句转而刻画她的心境,身处幽冥之地的苏小小,并无欢歌笑语,唯有满心忧愁。诗的中间六句,细腻描绘出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打扮与所用之物。葱郁绿草,仿若她的茵褥;挺拔青松,好似她的伞盖;轻柔春风,如同她飘动的衣袂;潺潺流水,恰似她身上环佩的声响。生前乘坐的油壁车,仍在痴痴等待,等待她赶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此部分暗自呼应前文“无物结同心”,一个“待”字,让凄凉之感愈发浓烈。车依旧,人却不再,只能空等,再也无法乘车前往西陵,实现那“结同心”的美好愿望,物是人非,徒增伤感。诗的末尾四句,描绘出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在风雨交加中,那有光无焰的鬼火,闪烁着幽冷的绿光。这部分承接“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本为情人相聚而燃,可如今有情人难成眷属,翠烛便形同虚设。有烛无人,凄凉尽显。“翠烛”点明鬼火颜色,“冷”字则融入人的感受,凸显人物内心的寒意。“光彩”指翠烛之光焰,“劳光彩”饱含人物无尽的哀伤,期盼成空,翠烛白白发光,毫无用处。以景写哀,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将其怅惘空虚的内心展现得入木三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内在逻辑。通过有机整合,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全面且深入地展现,让读者能够清晰洞察其情感变化。诗歌的情思脉络如潺潺流水,一气呵成,毫无阻滞之感,整体呈现出浑然天成、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黎简:通首幽奇光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

清黄淳耀、黎简《李长吉集》

# 兰露啼痕,心伤不偶。风尘牢落,堪此折磨。迄今芳草青松,春风锦水,不足仿佛嬛妍。若当日空悬宝车,烧残翠烛,而良会维艰,则西陵之冷雨凄风,不犹是洒迟暮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长吉诗“幽兰露,如啼眼”,子瞻诗“山下碧桃清似眼”,各有妙处。

清马位《秋窗随笔》

# 古音古节。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下一篇:唐·王维《渭川田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