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zhāng
zh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uáng
jīn
mǎi
é
méi
jiǎn
huā
sān
zhī
jiào
chéng
xīn
jìn
zhāo
shēn
xiāng
suí

译文

毫不吝惜钱财,花费大量的黄金去购买美貌的歌妓,在众多女子中挑选出了三四位容貌如同鲜花般美丽的。他费尽心思和精力,将这些歌妓培养成能歌善舞的人,一旦他去世,这些歌妓却没有一个愿意跟随他而去。

逐句剖析

"黄金不惜买蛾眉":毫不吝惜钱财,花费大量的黄金去购买美貌的歌妓,

# 蛾眉:指古代美女,这里指包括关盼盼在内的张仆射的爱妾。

"拣得如花三四枝":在众多女子中挑选出了三四位容貌如同鲜花般美丽的。

# 三四枝:此借花喻美女。

"歌舞教成心力尽":他费尽心思和精力,将这些歌妓培养成能歌善舞的人,

"一朝身去不相随":一旦他去世,这些歌妓却没有一个愿意跟随他而去。

# 身去: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故张仆射诸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述已故张仆射(仆射,官职名)生前不惜花费重金购买歌妓,精心培养她们歌舞技艺,然而在他去世后,这些歌妓却无人愿意追随他而去的事情,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达官贵人与歌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感故张仆射诸妓》是一首七言绝句,是白居易戏谑关盼盼而作,展现了一种世态炎凉之感,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女性作为权贵附属品的无奈处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写张仆射生前不惜重金买歌妓、精心挑选,后两句写他死后歌妓不相随,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张仆射与歌妓之间关系的实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细节描写:“黄金不惜”“拣得如花”“心力尽”等词语,从细节上描绘了张仆射购买歌妓时的不惜钱财、挑选时的细致以及培养过程中的尽心尽力,生动地展现出张仆射对歌妓的重视和投入,为后文的对比和情感抒发做了充分铺垫。

3. 分段赏析

《感故张仆射诸妓》“黄金不惜买蛾眉”:首句开门见山地写出张仆射为了得到歌妓毫不吝惜钱财。“黄金”代表着财富,“蛾眉”常用来指代美貌的女子,这里指歌妓。此句突出了张仆射对歌妓的重视,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去购买,表现出他对声色享乐的追求。“拣得如花三四枝”: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张仆射在众多女子中挑选出了几位容貌如同鲜花般美丽的歌妓。“如花”形象地描绘出歌妓的美貌,“三四枝”则点明了数量,使读者对张仆射所拥有的歌妓有更具体的印象。“歌舞教成心力尽”:这句诗描述了张仆射为了让歌妓们掌握高超的歌舞技艺,费尽了心思和精力。“教成”表明经过了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歌妓们的技艺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心力尽”则强调了张仆射在培养过程中付出的艰辛。“一朝身去不相随”:最后一句笔锋一转,说的是一旦张仆射去世,这些曾经被他精心培养的歌妓却没有一个愿意跟随他而去。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张仆射对歌妓们如此重视和付出,而死后却得不到她们的忠诚,讽刺了这种基于金钱和玩乐关系的脆弱性,也暗示了歌妓们的无奈和身不由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下一篇:唐·齐己《片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