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ān
yuàn

朝代:明作者:木知府浏览量:3
yuè
léng
céng
yìng
xuě
táng
nián
nián
yǒu
yuē
shǎng
chūn
guāng
fēi
hóng
cuì
qiū
qiān
yuàn
míng
zhēng
chǎng
chí
zuì
tīng
qún
niǎo
lòng
nuǎn
fēng
shí
sòng
bǎi
huā
xiāng
hǎo
shān
hǎo
kān
wéi
yàn
zūn
qián
lěi
jìn
shāng

译文

玉一样的山高耸着,映照著雪堂,每年都有约好,一起欣赏春光。落花飘飞、绿叶轻摇的秋千院里,敲鼓、鸣钲的蹴鞠场地一片热闹。春日里醉听众鸟鸣叫,暖风不时送来各种花香。好山好水值得用来寻乐,别厌烦在酒桌前,频频举杯畅饮。

逐句剖析

"玉岳崚嶒映雪堂":玉一样的山高耸着,映照著雪堂,

"年年有约赏春光":每年都有约好,一起欣赏春光。

"飞红舞翠秋千院":落花飘飞、绿叶轻摇的秋千院里,

"击鼓鸣钲蹴踘场":敲鼓、鸣钲的蹴鞠场地一片热闹。

"迟日醉听群鸟哢":春日里醉听众鸟鸣叫,

"暖风时送百花香":暖风不时送来各种花香。

"好山好地堪为乐":好山好水值得用来寻乐,

"莫厌尊前累尽觞":别厌烦在酒桌前,频频举杯畅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居玉山院》是明代丽江木知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春日闲居玉山院的景象为题材,通过描绘山水、庭院活动和自然风物,抒发了对山水之乐的陶醉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以巍峨的玉龙雪山映照雪堂开篇,点明时节与地点,暗含对春光的珍视;颔联通过“飞红舞翠”“击鼓鸣钲”的动态描写,展现秋千院落的生机与蹴鞠场的热闹,以视觉与听觉结合凸显春日的活力。颈联转写闲适情态,“醉听群鸟哢”与“暖风送花香”从听觉与嗅觉角度渲染春日醉人的氛围;尾联直抒胸臆,以“好山好地堪为乐”总结景物之美,并借“莫厌尽觞”的劝酒词传递豪放洒脱之情。全诗语言明快流畅,对仗工整,意象丰富鲜活,通过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声色交融的春日行乐图,展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适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公作为明代丽江世袭土司,倾心研习汉文化并致力于诗歌创作。收录于《雪山诗选》中的其诗,创作于主政丽江时期,描绘了玉山院(其家族居所)的春日活动场景。该诗既呈现了土司阶层的生活风貌,也体现了木公将纳西族民俗融入汉语诗歌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春日闲居诗。通过描绘山水、庭院活动和自然风物,抒发了对山水之乐的陶醉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适的胸襟。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玉岳崚嶒映雪堂,年年有约赏春光”将高耸的“玉岳”(玉龙雪山)与雅致的“雪堂”并置,形成雪山与雪堂的对比。其中“映”字巧妙关联二者,既突出雪山巍峨之势,又暗示其与庭院的光影交融,构成一幅立体的春居图景。通感:“迟日醉听群鸟哢,暖风时送百花香”,​​“醉听”​​,以味觉的“醉”修饰听觉的“听”,将饮酒后的微醺感与鸟鸣声的悦耳感联通,暗示鸟声如美酒般令人沉醉。​​“群鸟哢”​​,鸟鸣(听觉)被赋予“醉”的体验,使声音化为可品尝的甘醇,强化春日闲适愉悦的心境。诗人通过味觉与听觉的交融,将自然声音转化为情感体验,凸显了“听鸟”时的陶然自得。

3. 分段赏析

首联“玉岳崚嶒映雪堂,年年有约赏春光”开篇以壮阔的山峦形象起笔,“玉岳嶒嶒”既点出山势高峻嶙峋之态,“映雪堂”则描绘出山间屋舍与冰雪辉映的清雅之境。后句“年年有约”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时节以人格化情感,暗示诗人与春光的默契约定。“赏春光”总领全诗,奠定全篇踏春赏景、闲适愉悦的情感基调。​​颔联“飞红舞翠秋千院,击鼓鸣钲蹴鞠场”此联选取春日场景进行特写。“飞红舞翠”以灵动笔触勾画秋千院中落英缤纷、绿意摇曳的缤纷动态;“击鼓鸣钲”则从听觉切入,生动再现蹴鞠场上鼓钲喧腾的热烈氛围。两句通过视觉(红翠交织)与听觉(鼓钲交鸣)的双重描写,展现春日庭院游戏的欢快场面,渲染出勃勃生机与人间烟火气。​​颈联“迟日醉听群鸟哢,暖风时送百花香”诗人笔触转向自然之趣的沉浸式体验。“迟日”点明春日和煦,“醉听”巧妙移情,以沉醉之态突显群鸟鸣啭(“哢”字精准摹声)的悦耳怡人;后句“暖风时送”赋予风以主动性,“百花香”呼应前句听觉感受,从嗅觉维度铺陈春风骀荡、花香馥郁的醉人氛围。视听嗅三感交融,营造出春日慵懒惬意的意境。​​尾联“好山好地堪为乐,莫厌尊前累尽觞”末联直抒胸臆,升华主题。“好山好地”收束前文对山水、庭院、自然的描绘,点明此地可游可赏之乐;“堪为乐”直接抒发满足之情。结句“莫厌尊前累尽觞”借杯酒之兴劝人尽欢,呼应首联“年年有约”的期许,传递出珍视当下春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使恬淡闲适的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羽《山中答武康徐高士寄书》

下一篇:明·刘基《夏日杂兴七首(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