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僻来人少":树林幽僻,来往的人很少,
# 来人少:客来少也。,林:一作村。
"山长去鸟微":山峦绵延,飞鸟在远处变得渺小。
# 山长:东屯四面山皆为连岭,故觉其长。
"高秋收画扇":深秋时节,收起了扇子,
# 收画扇:收起扇子,秋凉故也。收画:一作藏羽。
"久客掩荆扉":长久漂泊在外,掩上了柴门。
"懒慢头时栉":懒散得连头发也懒得梳理,
# 懒慢:懒惰复傲慢也。
"艰难带减围":生活艰难,衣带渐宽。
# 带减围:衣带减短长度,谓身体消瘦也。
"将军犹汗马":将军们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 犹:一作思。
"天子尚戎衣":天子也还穿着戎装。
"白蒋风飙脆":白色的蒋草在风中显得脆弱,
# 白蒋:植物名,今茭白笋。
"殷柽晓夜稀":红色的柽柳在晨昏时稀疏。
# 柽:木名,一名水柽。,殷:赤黑色。
"何年减豺虎":哪一年才能平定战乱,
# 豺虎:喻群盗也。,减:一作灭。
"似有故园归":让我能回到故乡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秋天荒凉景色的描写,“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表现出孤独和寂寞的心境。对比:诗中“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将战争的残酷与个人的困境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写自身生活状态,“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展现了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愁苦。
2. 分段赏析
首联:“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僻静环境,树林幽深,人迹罕至,山峦绵延,飞鸟渐远。这种荒凉的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颔联:“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深秋时节,诗人收起画扇,象征着季节的转换和生活的清冷。作为久客,他掩上柴门,进一步强调了与外界的隔绝。颈联:“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描绘了诗人懒散的生活状态,头发疏于打理,衣带渐宽,暗示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愁苦。尾联:“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将军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天子也未脱下戎装,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第五联:“白蒋风飙脆,殷柽晓夜稀。”描绘了秋风中蒋草的脆响和柽柳的稀疏,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与孤寂。第六联:“何年减豺虎,似有故园归。”诗人渴望战乱平息,豺虎减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唐·李商隐《重有感》
下一篇:唐·崔国辅《子夜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