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xīng
shǒu
liù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tiān
jiě
shè
fēng
láng
zhàn
zòng
héng
mǎn
bàng
shù
yǒu
míng
yuè
gāo
gāng
fèng
zhāo
yáng
diāo
huà
kōng
wén
fèi
jǐng
tuí
yuán
xuě
shuāng
màn
shuō
hàn
tíng
wèi
wén
láng
shǔ
qiǎn
féng
táng

译文

天上的弓箭无法射落那贪婪的天狼星,战场上战死的士兵尸骨纵横,遍布道路两旁。古老的戍所中,狐狸在月夜下哀鸣,高高的山冈上,没有凤凰在朝阳中聚集。精美的戈戟只是徒有其表的文物,废弃的水井和倒塌的墙垣,独自承受着冰雪的侵蚀。徒然听说大汉朝庭思念名将李牧,却从未听说朝廷派遣冯唐去启用良将。

逐句剖析

"天弧不解射封狼":天上的弓箭无法射落那贪婪的天狼星,

"战骨纵横满路傍":战场上战死的士兵尸骨纵横,遍布道路两旁。

"古戍有狐鸣夜月":古老的戍所中,狐狸在月夜下哀鸣,

"高冈无凤集朝阳":高高的山冈上,没有凤凰在朝阳中聚集。

"雕戈画戟空文物":精美的戈戟只是徒有其表的文物,

"废井颓垣自雪霜":废弃的水井和倒塌的墙垣,独自承受着冰雪的侵蚀。

"漫说汉庭思李牧":徒然听说大汉朝庭思念名将李牧,

"未闻郎署遣冯唐":却从未听说朝廷派遣冯唐去启用良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兴七首(其六)》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场荒凉与社会动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明君贤臣的期盼。诗中运用典故与象征手法,如“天弧不解射封狼”“古戍有狐鸣夜月”等,生动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安。全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借典言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刘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与强烈的现实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诗人以“天弧不解射封狼”开篇,暗示战争的频繁与残酷,战死的士兵尸骨遍野,令人触目惊心。颔联:“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诗人运用“狐鸣”“无凤集”等典故,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颈联:“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诗人通过对雕戈画戟等武器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无用的感慨,而“废井颓垣”则进一步突出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尾联:“漫说汉庭思李牧,未闻郎署遣冯唐。”诗人以典故结尾,表达了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周南老《芳桂坞》

下一篇:明·袁凯《丙申岁书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