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dàn
shū
shì

朝代:明作者:吴兆浏览量:3
mǐn
zhòng
fēng
jǐng
yuán
dàn
bǎi
huā
kāi
yǒu
àn
jiē
yíng
cǎo
rǎn
tái
shù
guāng
yáo
fěn
dié
yún
cǎi
zhào
jīn
léi
nóng
dài
xīn
nián
diǎn
chūn
suì
cái
cáng
宿
huǒ
xiǎo
zhú
jiǎn
cán
huī
xiù
fēn
huì
chāi
biān
juàn
luò
méi
sōng
zhī
dāng
chā
jiāo
chuāng
lái
zhèng
hǎo
suí
huān
xiào
zhī
cuī

译文

福建的风景如此明媚,元旦时节百花竞相绽放。岸边都长满青翠的藤蔓,平静的水面都染上了翠苔。树影在粉白的城墙上摇曳,云彩映照在金色的酒器上。新年用深黛色点染妆容,隔年裁剪的春衣已穿在身上。夜里酒垆里藏着未熄的炭火,清晨剪去蜡烛残留的烛灰。衣袖里藏着剩余的蕙草香囊,发钗边垂挂着凋落的梅花。松枝插在门前迎祥纳福,椒酒的香气拂过窗棂。本应趁着佳节尽情欢笑,却不知客居他乡的愁思已悄然涌上心头。

逐句剖析

"闽中风景丽":福建的风景如此明媚,

"元旦百花开":元旦时节百花竞相绽放。

"有岸皆萦草":岸边都长满青翠的藤蔓,

"无波不染苔":平静的水面都染上了翠苔。

"树光摇粉堞":树影在粉白的城墙上摇曳,

"云彩照金罍":云彩映照在金色的酒器上。

"浓黛新年点":新年用深黛色点染妆容,

"春衣隔岁裁":隔年裁剪的春衣已穿在身上。

"夜垆藏宿火":夜里酒垆里藏着未熄的炭火,

"晓烛剪残灰":清晨剪去蜡烛残留的烛灰。

"袖里分余蕙":衣袖里藏着剩余的蕙草香囊,

"钗边罥落梅":发钗边垂挂着凋落的梅花。

"松枝当户插":松枝插在门前迎祥纳福,

"椒气拂窗来":椒酒的香气拂过窗棂。

"正好随欢笑":本应趁着佳节尽情欢笑,

"那知客思催":却不知客居他乡的愁思已悄然涌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旦书事》是明代诗人吴兆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以闽中地区元旦风俗为背景,前十二句铺陈节日景象:总写南国风光与佳节气象,后以“萦草”“染苔”展现地域特色,继而通过“摇粉堞”“照金罍”勾勒建筑光影与器物华彩,后续则聚焦服饰妆容、节俗细节与椒柏酒香等传统元素。最后笔锋陡转,以“欢笑”与“客思”的强烈对比收束,既延续前文对节庆场景的细腻描摹,又突显游子羁旅情怀。全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藏宿火”“剪残灰”等动态细节与“浓黛”“落梅”等色彩意象,构建出明快的节庆画面;结尾处转换自然,将南国风物与北客乡愁相融,在传统节俗书写中注入深沉羁旅情思,展现了明代节令诗“叙俗”与“抒怀”相融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人、戏曲作家

吴兆(?~?),明代诗人、戏曲作家。字非熊,休宁(今属安徽)人。他少警敏,擅长创作传奇戏曲。万历中游金陵,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此后致力于写诗,与曹学佺等人结社游山,辑《金陵社集诗》。曾出游岭南,客死于新会。著有《金陵》《广陵》《姑苏》《豫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两句总写闽中元旦的整体风貌。开篇点明地点与时间,以“丽”字概括闽中风景的特点,直接展现出当地景色的秀美。“元旦百花开”则生动描绘出元旦时节百花竞放的绚烂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美好的基调,也暗示了新年的生机与活力。​“有岸皆萦草,无波不染苔”两句是对闽中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有岸”与“无波”相对,“皆萦草”和“不染苔”对应,形成工整的对仗。“萦”字形象地写出了岸边绿草缭绕的状态,“染”字赋予水波以动态,仿佛水波主动去沾染青苔。这两句生动展现了闽中水岸草木葱茏、水波清幽的景象,突出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纯净与秀美。​“树光摇粉堞,云彩照金罍”两句描绘了树影与云彩相互映衬的画面。“树光摇”赋予树影动态感,仿佛树影在城墙上摇曳生姿;“粉堞”点明城墙的颜色,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云彩照金罍”中,“照”字写出云彩的明亮,与“金罍”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华美、绚丽的氛围,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器物巧妙结合。​“浓黛新年点,春衣隔岁裁”两句聚焦于人物的装扮。“浓黛”指女子浓重的眉妆,“新年点”表明这是新年特意精心打扮的妆容,体现出人们对新年的重视与期待。“春衣隔岁裁”说明春衣是提前一年就准备好的,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夜垆藏宿火,晓烛剪残灰”两句描写了元旦夜晚和清晨的生活细节。“夜垆藏宿火”描绘出夜晚时,人们将炉火留存过夜的场景,体现出生活的温馨与节俭,也暗含对温暖生活的追求。“晓烛剪残灰”则展现了清晨时,人们剪去烛台上的残灰,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情景,通过这一动作,表现出生活的细致与有序。​“袖里分余蕙,钗边罥落梅”两句刻画了人物的行为和装饰。“袖里分余蕙”中,“分”字体现出人们之间相互赠送香草的友好互动,“余蕙”暗示着蕙草的香气浓郁,也象征着美好的祝福与情谊的传递。“钗边罥落梅”描绘出女子钗边挂着飘落的梅花的画面,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装扮,又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同时也呼应了元旦时节的自然景象。​“松枝当户插,椒气拂窗来”两句写新年的习俗和氛围。“松枝当户插”是新年时常见的习俗,松枝象征着长寿和吉祥,人们将其插在门口,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椒气拂窗来”中,“椒”在古代常与新年相关,有驱邪避灾之意,椒气透过窗户飘来,渲染出新年的喜庆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独特的节日风俗。​“正好随欢笑,那知客思催”两句笔锋一转,点明诗人的情感。前面描绘了闽中元旦热闹欢乐的景象,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而诗人却在此时感叹“那知客思催”,尽管周围充满欢笑,但思乡之情却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催”字生动地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急切与强烈,与前文的欢乐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使诗人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岳岱《咏怀七首其一》

下一篇:明·李承箕《用茂卿兄韵呈定山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