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财有至乐":没有财富也有极致的快乐,
"岂不在读书":难道不就在于读书吗。
"朝夕坐展卷":早晚坐着展开书卷阅读,
"何必论三余":何必一定要去讲究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呢。
"无位有大权":没有官位却有大权,
"岂不在作史":难道不就在于撰写史书吗。
"上下古今间":在上下古今的历史之间,
"褒贬由一己":对人物和事件的褒贬评价全由自己一人决定。
"左氏本彬彬":左丘明本来就文质兼备,
"马班亦继起":司马迁和班固也相继而起撰写史书。
"文采烨以光":他们的文章辞采光彩闪耀,
"直笔垂千纪":用直笔记录历史,名声流传千年。
"云胡魏晋来":为什么从魏晋以来,
"只以饰怒喜":撰写史书只是用来掩饰自己的愤怒和欢喜呢。
"所恶西施𡟎":所厌恶的把西施说成丑女,
"所好无盐美":所喜爱的把无盐说成美人。
"鉴别昧人伦":对人物和事件的鉴别违背了人伦常理,
"传闻凭口耳":只是凭借道听途说。
"掘井得一人":就像“掘井得一人”的传言被讹传失真,
"渡河乃三豕":“渡河见三豕”的记载因笔误错谬。
"编简虽浩繁":史书编写的篇幅虽然浩繁,
"君子意所鄙":但君子对这样的史书是鄙视的。
1. 分段赏析
“无财有至乐,岂不在读书。朝夕坐展卷,何必论三余”,直接点明观点,认为没有财富的人也能从读书中获得极致的快乐,强调了读书的愉悦感与财富无关。“朝夕坐展卷,何必论三余”进一步说明读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需拘泥于传统的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的观念,突出了读书的自主性,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无位有大权,岂不在作史。上下古今间,褒贬由一己”,将话题转向作史,指出虽然没有官位,但撰写史书时拥有对上下古今人物和事件进行褒贬评价的大权,强调了作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体现了史家在历史记录中的关键作用。“左氏本彬彬,马班亦继起。文采烨以光,直笔垂千纪”,诗人列举了左丘明、司马迁和班固等古代优秀史家,赞扬他们文质兼备,史书文采光彩闪耀,且秉持直笔记录历史,其名声和成就流传千年。通过对这些史家的肯定,为后文批判不良史风做铺垫。“云胡魏晋来,只以饰怒喜。所恶西施𡟎,所好无盐美”,诗风在此处发生转折,批判从魏晋以来的史书撰写者,他们不再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而是以史书来掩饰自己的愤怒和欢喜,对人物和事件的评判违背了客观事实,将美女西施说成丑女,将丑女无盐说成美人,揭示了不良史风的荒谬性。“鉴别昧人伦,传闻凭口耳。掘井得一人,渡河乃三豕”,进一步批判魏晋以来史家对人物和事件的鉴别违背人伦常理,仅仅凭借道听途说的传闻来撰写史书,甚至记载了像“掘井得一人”“渡河乃三豕”这样荒谬的传闻,强调了这种不良史风的不严谨和不可信。“编简虽浩繁,君子意所鄙”,总结全诗,指出尽管这些不良史书编写的篇幅浩繁,但由于其违背了作史的原则和道德,君子对这样的史书是鄙视的。表达了诗人对良好史风的肯定和对不良史风的批判,呼应了前文对古代优秀史家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