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寒先报数声雷":冒着寒冷率先传来几声雷响,
"待约还停绕屋梅":像是等待着什么约定却又停留在环绕房屋的梅花周围。
"山霭渐沉惊密密":山间的雾气渐渐浓重惊讶于春雪下得如此密集,
"雨丝初送转皑皑":雨丝刚刚飘洒随即变得洁白无瑕。
"戏量晓砌携筇步":带着竹杖漫步,戏谑般地丈量着清晨被雪覆盖的台阶,
"欲拭春粘着屐回":想要擦拭掉粘在木屐上的痕迹然后返回。
"湖水如妆景如画":湖水好像精心装扮过一样,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可堪痴坐画垆灰":怎么能忍受痴坐着对着画炉中的灰烬呢。
1. 分段赏析
“犯寒先报数声雷”一句以独特的视角开启了春雪的序幕。“犯寒”二字赋予了春雪一种不畏寒冷、主动报讯的动态感,仿佛春雪带着几分急切与勇敢,在料峭春寒中率先传来几声雷响。“先报”则强调了春雪到来的突然性和预告性,打破了人们对春日温煦的常规认知,给人一种新奇之感。此句通过“犯寒”与“数声雷”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既带有冬日余威又预示着春雪将至的独特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春雪的与众不同和别样魅力。“待约还停绕屋梅”一句将春雪拟人化,赋予其细腻的情感和行为。“待约”一词使春雪仿佛有了人的期待和约定,它似乎在等待着某个特定的时刻或与谁相约。“还停绕屋梅”则进一步描绘出春雪在等待过程中的状态,它停留在环绕房屋的梅花周围,像是在与梅花低语、相伴。这一画面既展现了春雪的温柔与缠绵,又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雅致,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春日雪景图,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山霭渐沉惊密密”一句通过描写山间雾气的变化,侧面烘托出春雪的密集。“山霭渐沉”描绘了山间的雾气在春雪的影响下逐渐浓重、下沉的动态过程,给人一种压抑而又神秘的感觉。“惊密密”则直接点明了春雪的密集程度,一个“惊”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春雪密集之态的惊讶和感叹。此句将山霭与春雪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雪飘落时的磅礴气势和独特魅力。“雨丝初送转皑皑”一句细致地描绘了春雪的状态变化。“雨丝初送”表明春雪夹杂着雨丝而来,这种雨雪交织的景象增加了春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转皑皑”则生动地描绘出随着雨丝的飘落,春雪逐渐变得更加洁白、纯净的过程。“皑皑”一词不仅写出了春雪的颜色,更传达出一种纯净、高洁的美感。此句通过对春雪颜色和质地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春雪的美丽和灵动,使读者对春雪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戏量晓砌携筇步”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春雪中的活动,展现出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情趣。“戏量”一词体现了诗人的童趣和轻松愉悦的心情,他将春雪视为一种有趣的玩物,想要丈量清晨被雪覆盖的台阶。“携筇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行动,他手持竹杖,漫步在雪后的庭院中。这一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春雪中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欲拭春粘着屐回”一句继续描写诗人在雪中的细节动作,表现出他对春雪的喜爱和不舍。“欲拭”表明诗人想要擦拭掉粘在木屐上的春雪,这一动作既体现了诗人对春雪的珍视,又透露出他对春雪即将消融的担忧。“着屐回”则描绘了诗人准备带着木屐上的春雪返回的情景,暗示着诗人对这美好雪景的留恋。此句通过对诗人细微动作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春雪的情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湖水如妆景如画”一句描绘了雪后湖光山色的美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湖水如妆”将湖水比作精心装扮的美人,形象地写出了湖水在春雪的映衬下清澈、明亮、柔美的特点。“景如画”则直接点明了整个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感受。此句通过对湖水和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堪痴坐画垆灰”一句则笔锋一转,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可堪”表示能够忍受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痴坐画垆灰”描绘了诗人痴坐在画着炉灰的画面前的情景,暗示着诗人沉浸在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思考中,不愿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失落。此句通过对比雪后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上一篇:明·高启《上巳有怀》
下一篇:明·许宗鲁《辽左雪中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