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
·
dòng
tíng
shān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zhāo
dēng
西
yán
wàng
tài
qīng
tiān
zài
shuǐ
fēi
yún
dòng
tíng
piāo
miǎo
liǎng
fēng
chū
zhèng
hǎi
fāng
cháng
wén
shān
líng
rǎng
shé
jué
huān
qiáo
tāo
shēng
bàn
kǒng
hún
mèng
shí
yuè
hán
rén
fǎng
仿
líng
zhòng
yòu
shōu
wéi
gāo
fēng
shā
niǎo
míng
yuè
wèi
chū
shuāng
yuán
zhōng
yǒu
lín
xiān
suǒ
yín
fáng
shí
shì
kāi
jīn
luó
é
méi
tōng
bié
yǒu
wǎng
fēi
rén
tiān
hòu
měi
jiàng
lóng
chuí
shén
zhēng
xiǎng
jīng
xuán
yuè
zhào
dòng
nèi
yīn
kōng
zhāo
fēng
chuī
bái
zhī
wǎn
lǎo
yún
dài
quán
qiū
líng
wēi
zhàng
rén
xiān
shēn
tàn
hán
zhōng
xuán
shǐ
使
zhě
xiá
shǐ
使
chū
zhěng
cāng
shēng
hòu
lái
hào
shì
duō
wǎng
shí
zhuàn
yóu
kān
qiān
nián
shǔ
huà
biān
xià
huǒ
fēi
xuán
guān
shuí
dào
guài
shàng
xīng
chén
yán
shén
xiān
shì
huǎng
líng
zài
liáng
fēi
shēng
rǎo
rǎo
wéi
zuò
jiàn
bái
shēng
tóu
jiǔ
xún
zhēn
wèi
néng
shù
shì
yuán
dāng
lín
jiè
tǐng
pāi
làng
jìng
xiān
shuāng
pān
yōu
xiǎn
yòng
shēn
pèi
yuè
zhēn
xíng
dēng
tiān
tán
sǎo
luò
xīn
shuǐ
gōng
dān
shēn
yuàn
zuò
xiān
jiā
zhī
xiān
rén
kěn
kuáng
zuì
yìng

译文

早晨登上西岩眺望太湖,蓝天倒映在水中,孤云在天空飘浮。洞庭山缥缈的两座山峰露出,就好像大海中浮着的方丈、蓬莱仙山。曾经听闻这座山是古时的灵秀之地,蛇和老虎都不见踪迹,让樵夫们十分欢喜。半夜涛声阵阵,让人在睡梦中都感到恐惧,五月时山中的石气透着寒意,能让人肌肤生寒。山中居民仿佛武陵渔人般惬意,每户都种植橘柚,靠收取它们作为租税。大风将要吹起时,沙鸟纷纷惊避,明月还没升起,霜中的猿猴已经在啼叫。洞庭山中有林屋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银色的房屋、石头的居室,门铺着金饰。这里与罗浮山、峨眉山都能相通,另有道路前往,但并非是凡人能走的途径。天后常常在这里降服巨龙,神龙胡须垂下,神钲忽然鸣响,惊起了栖息的鼯鼠。洞中仿佛自己悬挂着日月照明,古老的树木枝叶繁茂,从早到晚都遮蔽着天空。秋风吹拂,白色的芝草容易衰老,云彩环绕的紫色泉水到了秋天也不会干涸。灵威丈人也是仙人之徒,曾深入洞中探寻得到了函中的仙符。玄衣使者毫不吝惜,想要拿出符来拯救苍生。后来有许多好事之人纷纷前往,石壁上的篆刻还仍然可以临摹。千年的玉鼠化为了蝙蝠,向下扑向火炬,就像黑色的飞鸟。神秘的洞门紧闭,谁还能再到这里,似乎是嫌弃人们衣服上有腥气和尘污。不要说神仙之事虚无缥缈,那些灵异的事迹都实实在在存在,并非虚假。我的一生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呢,只能徒然看着白发长上头颅。我长久以来想要寻求仙真之道却一直没能成行,被世俗事务束缚,因为妻子儿女的缘故。什么时候能到湖边借一艘渔船,拍击着浪花直接渡过,像仙人以双凫为坐骑那样。独自攀登幽深险峻之处不需要人扶持,身上佩戴着五岳真形图。夜里登上天坛清扫落叶,自己去打柴取水来供给炼丹炉。我愿意做仙家的奴仆,不知道仙人肯不肯答应?这些醉后发狂的话语,说出来应该让人发笑。

逐句剖析

"朝登西岩望太湖":早晨登上西岩眺望太湖,

"青天在水飞云孤":蓝天倒映在水中,孤云在天空飘浮。

"洞庭缥缈两峰出":洞庭山缥缈的两座山峰露出,

"正似碧海浮方壶":就好像大海中浮着的方丈、蓬莱仙山。

"尝闻此山古灵壤":曾经听闻这座山是古时的灵秀之地,

"蛇虎绝迹欢樵夫":蛇和老虎都不见踪迹,让樵夫们十分欢喜。

"涛声半夜恐魂梦":半夜涛声阵阵,让人在睡梦中都感到恐惧,

"石气五月寒肌肤":五月时山中的石气透着寒意,能让人肌肤生寒。

"居人仿佛武陵客":山中居民仿佛武陵渔人般惬意,

"户种橘柚收为租":每户都种植橘柚,靠收取它们作为租税。

"高风欲起沙鸟避":大风将要吹起时,沙鸟纷纷惊避,

"明月未出霜猿呼":明月还没升起,霜中的猿猴已经在啼叫。

"中有林屋仙所都":洞庭山中有林屋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银房石室开金铺":银色的房屋、石头的居室,门铺着金饰。

"罗浮峨眉互通达":这里与罗浮山、峨眉山都能相通,

"别有路往非人途":另有道路前往,但并非是凡人能走的途径。

"天后每降龙垂胡":天后常常在这里降服巨龙,神龙胡须垂下,

"神钲忽响惊栖鼯":神钲忽然鸣响,惊起了栖息的鼯鼠。

"自悬日月照洞内":洞中仿佛自己悬挂着日月照明,

"古木阴蔽空朝晡":古老的树木枝叶繁茂,从早到晚都遮蔽着天空。

"风吹白芝晚易老":秋风吹拂,白色的芝草容易衰老,

"云带紫泉秋不枯":云彩环绕的紫色泉水到了秋天也不会干涸。

"灵威丈人亦仙徒":灵威丈人也是仙人之徒,

"深入探得函中符":曾深入洞中探寻得到了函中的仙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玄衣使者毫不吝惜,

"欲使出拯苍生苏":想要拿出符来拯救苍生。

"后来好事多继往":后来有许多好事之人纷纷前往,

"石壁篆刻犹堪摹":石壁上的篆刻还仍然可以临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千年的玉鼠化为了蝙蝠,

"下扑炬火如飞乌":向下扑向火炬,就像黑色的飞鸟。

"玄关拒闭谁复到":神秘的洞门紧闭,谁还能再到这里,

"似怪衣上腥尘污":似乎是嫌弃人们衣服上有腥气和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不要说神仙之事虚无缥缈,

"灵迹具在良非诬":那些灵异的事迹都实实在在存在,并非虚假。

"我生扰扰胡为乎":我的一生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呢,

"坐见白发生头颅":只能徒然看着白发长上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我长久以来想要寻求仙真之道却一直没能成行,

"局束世故缘妻孥":被世俗事务束缚,因为妻子儿女的缘故。

"何当临湖借渔艇":什么时候能到湖边借一艘渔船,

"拍浪径渡先双凫":拍击着浪花直接渡过,像仙人以双凫为坐骑那样。

"独攀幽险不用扶":独自攀登幽深险峻之处不需要人扶持,

"身佩五岳真形图":身上佩戴着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夜里登上天坛清扫落叶,

"自取薪水供丹垆":自己去打柴取水来供给炼丹炉。

"此身愿作仙家奴":我愿意做仙家的奴仆,

"不知仙人肯许无":不知道仙人肯不肯答应?

"狂语醉发应卢胡":这些醉后发狂的话语,说出来应该让人发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姑苏杂咏·洞庭山》是明代诗人高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苏州太湖洞庭山为背景,结合作者隐居青丘的经历,展现其山水诗的创作特色。开篇以景起笔,将洞庭山比作仙岛,描绘太湖峰峦缥缈和“青天在水飞云孤”的奇景,诗中既写了述山中环境清幽、居民安乐、橘柚成林的烟火景象,也融入了林屋洞天、禹王治水符、灵威丈人探洞等神话典故,渲染出了尘世和仙界交织的意境。后半部分诗人由景及己,感慨自身被世俗束缚,从而表达出对求仙问道、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全诗以丰富的想象、奇幻的笔触,将山水风光与神话、个人情感融合,呈现出诗人内心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处境的思索,也展现了高启山水诗虚实相生、意象铺陈的艺术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诗歌先描绘了太湖及洞庭山的山水景色,随后铺陈出此地的神话传说与灵异之象,展现出仙乡之美妙,最后转而抒发个人被尘世羁绊、渴望求仙隐逸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超凡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两句,引用龙威丈人为吴王阖闾探寻符书的典故:吴王阖闾命灵威丈人入太湖林屋洞探寻,得一卷奇书。因文字无人能识,请教孔子,方知是大禹所藏灵宝真文。孔子提及童谣,预言吴王难长久保有此书,后吴国果为越国所灭。诗人借此典故,让林屋洞天的仙境描绘更显真实可感,增强了诗歌的奇幻氛围。铺陈:“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铺陈太湖西岩及周边的环境与声响,从多角度勾勒景象,青天映于湖水,孤云飘飞,洞庭两峰在缥缈雾气中显现,如碧海之上浮起仙山方壶,尽显开阔辽远的意境。虚实相生:“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是虚写,以“银”“金”这般华丽的想象,勾勒出仙家居所的璀璨辉煌;“神钲忽响惊栖鼯”“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等句则转入实写,“惊栖鼯”的声响、蝙蝠“下扑炬火”的动作,是对山中常见生灵活动的细致描摹,有着真实的画面感。虚实交织间,既凸显了林屋洞的神秘莫测,又让这处仙境显得真切可感。

3. 分段赏析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是描写登西岩所见的远景。诗人清晨登上西岩眺望太湖,“青天在水”写出湖水清澈,天空倒映水中的景象,“飞云孤”则描绘出云朵在天上孤独飘浮的画面,整体展现出太湖开阔辽远的意境。“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是对洞庭山的整体描绘。“缥缈”一词写出山峰在太湖中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诗人将洞庭山比作神话中的仙山“方壶”,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洞庭山如仙境般的奇幻景象。“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几句描写山中环境。“古灵壤”点出洞庭山是古老而灵异的地方,“蛇虎绝迹”体现出山中的安宁,让樵夫能安心劳作。“涛声半夜恐魂梦”从听觉角度写夜间涛声的惊心,“石气五月寒肌肤”从触觉角度写五月山石寒气侵人,展现出山林的幽静与清凉。“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几句描绘山中居民生活与景象。“武陵客”让人联想到桃花源,暗示居民生活的安乐闲适;“户种橘柚”展现出当地的生活场景。“沙鸟避”“霜猿呼”则通过鸟和猿的动态,进一步渲染出山林的宁静氛围。“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几句引入神话传说,描绘林屋洞天的仙境。“银房石室”“金铺”等词语想象奇特,写出洞内的华美;“罗浮峨眉互通达”“天后降龙”等内容,为山林增添了奇幻的神话色彩,展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几句继续讲述与林屋洞相关的神话与灵异之事。从灵威丈人得符到玉鼠化蝙蝠,再到玄关拒闭,层层递进,强调了“灵迹非诬”,让仙境的描绘更显真实可感,增强了诗歌的奇幻氛围。“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几句由景及情,抒发诗人的感慨。“扰扰”“白发生”写出诗人被世俗事务缠身的疲惫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久欲寻真未能去”直接表达了对寻仙问道的向往和被世事束缚的遗憾。“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几句描绘诗人想象中的归隐生活。从借渔艇渡湖到独攀幽险、夜登天坛,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诗人对归隐山林、亲近自然生活的强烈渴望。“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狂语醉发应卢胡”几句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愿作仙家奴”直白地表达了对成仙归隐的向往,结尾“狂语醉发”则体现出诗人在抒发情感时的随性与真切,将内心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唐顺之《杨教师枪歌》

下一篇:明·高叔嗣《初去都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