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n
qiáo

朝代:明作者:曹学佺浏览量:3
liǎng
àn
rén
jiā
bàng
liǔ
tiáo
xuán
huī
xiāo
xiāo
céng
wéi
qīng
shān
wèi
qíng
guò
bǎn
qiáo

译文

河的两岸,人家房屋依傍着低垂的柳树枝条,谢朓的遗迹如今只剩下萧瑟冷落的模样。我曾做过一夜青山的访客,在山林中停留,实在无法毫无情感地走过这座板桥。

逐句剖析

"两岸人家傍柳条":河的两岸,人家房屋依傍着低垂的柳树枝条,

# 傍:一作映。,两:一作夹。

"玄晖遗迹自萧萧":谢朓的遗迹如今只剩下萧瑟冷落的模样。

# 自:一作草。

"曾为一夜青山客":我曾做过一夜青山的访客,在山林中停留,

"未得无情过板桥":实在无法毫无情感地走过这座板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板桥》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两岸人家依傍柳条而居,谢朓的遗迹已一片萧瑟;后两句言曾作青山一夜之客,无法无情无绪地走过板桥。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板桥周边的景象,借凭吊谢朓遗迹抒发怀古之情,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沧桑融合,语言质朴而蕴藉,在平淡的叙事中透出对往昔的感怀与怅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两岸人家傍柳条”:此句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两岸人家错落有致,依傍着依依垂柳。“傍”字生动地写出了人家与柳树的亲密关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为全诗营造出悠然的基调。“玄晖遗迹自萧萧”:“玄晖遗迹”点明了诗人的怀古对象,即南朝诗人谢朓留下的古迹。“萧萧”一词,形容遗迹的冷落、凄清,与前句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变迁,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缅怀与怅惘之情。“曾为一夜青山客”:诗人以“青山客”自称,回忆起曾经在青山中度过的一夜。这一句不仅交代了诗人与此地的过往经历,还通过“青山”这一意象,增添了一份宁静、悠远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未得无情过板桥”: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无法无情地走过板桥,因为这里有谢朓的遗迹,有自己曾经的经历。“无情”与“有情”相对,诗人以否定的形式强调了自己对板桥及周边景物的深厚情感,将怀古之情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黄佐《凯歌词三首其一》

下一篇:明·浦源《春日旅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