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汤显祖浏览量:3
háo
jiā
yǒu
suì
zhì
jiǔ
zhǔ​​
qīn
zhì
chí
zhēn
xiàng
niè
fēn
míng
wēi
diǎn
chóng
é
zhé
huā
huì
dàn
qīng
wén
rào
biàn
便
zuò
fǎng
zhī
jǐn
dān
chāi
rén
cǎi
zhì
zhū
jià
yuè
rén
chūn
zuò
ér
jìng
dài
xiǎo
huā
zān
liǎng
yín
jiā
zhì
cuì
bàn
jǐn
duǎn
shān
huā
zhuàn
qún
bái
jiàng
bāo
shào
nián
nán
zhú
gōng
xián
huā
màn
chán
tóu
shù
yāo
téng
mào
xié
zhū
shuāng
ěr
huán
xié
jǐn
chuí
qún
chì
wén
wén
láng
jūn
xiù
miàn
bìng
shàng
qiū
qiān
liǎng
yáo
fēn
tóu
xié
shǒu
áo
yóu
yīn
shān
mán
shēng
zhōng
xīn
zhī
dàn
hūn
jiā
jiàn
wéi
shì
chuí
niú
huì
jīn
chāi
wéi
huān
zhī
nián
suì

译文

黎族富贵家的女儿成年了,按习俗摆酒宴邀请亲友。她亲自拿着针笔在皮肤上刺纹,图案清晰又精细。点画虫蛾折枝花卉,淡褐色花纹绕满空白处。闲时坐着织黎锦,掺杂江南人的彩丝技法。珠崖地区婚嫁在八月,黎人春天踏歌游戏。姑娘们争戴小花笠,插两把银篦再加雉羽装饰。半锦短衫配花边裙,光脚的女仆扎红布发髻。少年男子拿竹制弓弦,花布缠头束在腰间。斜戴藤帽双耳环,彩锦围裙赤纹饰手臂。纹臂的小伙和绣面的姑娘,一起荡秋千摇曳。分组携手结伴游玩,满山遍野都是蛮语欢声。歌中应答心意相通,只许婚家用箭矢为誓。杀牛击鼓聚会戴金钗,尽情欢乐哪管年月。

逐句剖析

"黎女豪家笄有岁":黎族富贵家的女儿成年了,

"如期置酒属亲至":按习俗摆酒宴邀请亲友。

"自持针笔向肌理":她亲自拿着针笔在皮肤上刺纹,

"刺涅分明极微细":图案清晰又精细。

"点侧虫蛾摺花卉":点画虫蛾折枝花卉,

"淡粟青纹绕余地":淡褐色花纹绕满空白处。

"便坐纺织黎锦单":闲时坐着织黎锦,

"拆杂吴人彩丝致":掺杂江南人的彩丝技法。

"珠崖嫁娶须八月":珠崖地区婚嫁在八月,

"黎人春作踏歌戏":黎人春天踏歌游戏。

"女儿竞戴小花笠":姑娘们争戴小花笠,

"簪两银篦加雉翠":插两把银篦再加雉羽装饰。

"半锦短衫花襈裙":半锦短衫配花边裙,

"白足女奴绛包髻":光脚的女仆扎红布发髻。

"少年男子竹弓弦":少年男子拿竹制弓弦,

"花幔缠头束腰际":花布缠头束在腰间。

"藤帽斜珠双耳环":斜戴藤帽双耳环,

"缬锦垂裙赤文臂":彩锦围裙赤纹饰手臂。

"文臂郎君绣面女":纹臂的小伙和绣面的姑娘,

"并上秋千两摇曳":一起荡秋千摇曳。

"分头携手簇遨游":分组携手结伴游玩,

"殷山沓地蛮声气":满山遍野都是蛮语欢声。

"歌中答意自心知":歌中应答心意相通,

"但许昏家箭为誓":只许婚家用箭矢为誓。

"椎牛击鼓会金钗":杀牛击鼓聚会戴金钗,

"为欢那复知年岁":尽情欢乐哪管年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黎女歌》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万历年间贬官广东期间所作,收录于其《海上杂咏二十首》组诗。这首诗以“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等生动描写,展现了海南黎族女子独特的纹面习俗;又以“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等诗句,记录了当地特色的婚嫁风俗和“三月三”传统节日的欢庆场景。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明代黎族生活的珍贵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591年,汤显祖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得罪权贵,被贬至广东徐闻县担任典史。在赴任途中,他乘船游历海南岛,深入黎族村寨实地考察当地风土人情。这段特殊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结合对王弘诲《五指山图》的艺术想象,最终创作出《黎女歌》等反映海南少数民族生活的诗篇。这些作品生动记录了明代黎族的独特文化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黎女豪家笄有岁,如期置酒属亲至”,描写黎族女子成年礼的隆重场景。“笄有岁”指女子及笄之年(15岁),“置酒属亲”展现家族宴请宾客的习俗。两句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少数民族特有的生命仪式感。“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聚焦黎族纹身习俗。“自持针笔”体现女子自主性,“极微细”强调纹样精巧。客观记录了古代黎族以纹身为美的文化特征。“点侧虫蛾摺花卉,淡粟青纹绕余地”,具体描述纹身图案内容。虫蛾、花卉等自然意象与“淡粟青纹”的色彩搭配,反映黎族人用服饰展现自然之美。“便坐纺织黎锦单,拆杂吴人彩丝致”,转向纺织技艺的描写。“黎锦”与“吴人彩丝”对比,既突出黎族工艺特色,又暗示民族文化交融现象。“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记载婚俗与节庆时间。“须八月”体现对自然时序的遵循,“踏歌戏”,这种集体歌舞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女儿竞戴小花笠,簪两银篦加雉翠”,通过服饰细节展现少女装扮。花笠、银篦、雉羽等物象堆叠,构成色彩明丽的视觉画面,反映对头部装饰的重视。“半锦短衫花襈裙,白足女奴绛包髻”,继续铺陈服饰差异。“半锦短衫”与“绛包髻”形成主仆装扮对比,从服饰上可以看出明代黎族社会的不同阶层。“少年男子竹弓弦,花幔缠头束腰际”,转向男性形象刻画。竹弓、花幔等元素突出狩猎民族特征,“束腰际”的细节描写强化英武气质。“藤帽斜珠双耳环,缬锦垂裙赤文臂”,描写男子配饰。“藤帽”“赤文臂”与前文女子纹身呼应,这些装饰方式加在一起,展现了黎族人独特的美学风格。“文臂郎君绣面女,并上秋千两摇曳”,捕捉青年男女荡秋千的动态场景。“文臂”“绣面”的并置,暗示通过身体修饰传递婚恋信息的社会功能。“分头携手簇遨游,殷山沓地蛮声气”,描写集体歌舞场面。“殷山沓地”以夸张手法表现声震山野的磅礴气势,保留对少数民族“蛮”的史书常用称谓。“歌中答意自心知,但许昏家箭为誓”,揭示婚恋习俗内涵。通过对歌传情与“箭为誓”的细节,记录黎族以物证婚的契约精神。“椎牛击鼓会金钗,为欢那复知年岁”,收束于庆典狂欢。“椎牛”的牺牲仪式与“击鼓”的节奏烘托,最终成为这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永恒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桃花仕女《缺题》

下一篇:明·边贡《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