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作花根叶":我们一同化作花的根与叶,
"复作叶前花":又在叶片间绽放成花。
"花中七姊妹":这花丛里藏着七位姊妹,
"并蒂复连丫":花蒂紧紧相并,枝丫密密相连。
"盈盈二八月":农历二八月间,花儿饱满盛放,
"引蔓如蓬麻":藤蔓牵牵连连,像蓬草、麻枝般肆意蔓延。
"春风时见面":春风里常能相视而笑,
"秋月明朱华":秋月下,鲜红的花朵被月光照得格外明亮。
"一旦离长蔓":可一旦与长长的藤蔓分离,
"袅袅天之涯":便轻悠悠飘向了天各一方。
"北柯恋南条":北边的枝柯眷恋着南边的枝条,
"风飘素云遮":风一吹,却被洁白的云彩遮断了视线。
"柔条与绿叶":柔弱的花茎和绿叶,
# 条:一作茎。
"望望长风沙":只能远远望着那片茫茫风沙。
1. 写作手法
顶真:“同作花根叶,复作叶前花”句中“花根叶”“叶前花”采用顶真手法,强调了“根到叶到花”的生长逻辑,通过“叶”的重复,凸显了生命形态的连续转化,既展现了植物从根基到枝叶再到花朵的自然生长链,又暗喻姊妹间“同源而生、相依相续”的血脉联结。起兴:“同作花根叶”句起兴,花根深扎泥土,默默汲取养分,不问风雨;花叶舒展枝桠,静静承接日光,无惧霜雪。同作花中一体,根为叶之基,叶为根之表,共赴一场绽放的约定。构建花叶同源的共生关系。
2. 分段赏析
“同作花根叶,复作叶前花。花中七姊妹,并蒂复连丫。”开篇从植物生长的本源起笔,根与叶同生共长,叶与花相继绽放,暗喻姊妹同出一脉、生命相依的天然联结。“七姊妹”直接点题,而“并蒂连丫”精准描摹七姊妹花簇生枝头、蒂蔓相缠的形态,将姊妹间形影不离、休戚与共的亲密,化作具象的花姿,既见自然之趣,更含人伦之情。“盈盈二八月,引蔓如蓬麻。春风时见面,秋月明朱华。”转入对花事繁茂的描写,农历二、八月正是七姊妹花蓬勃生长的时节,藤蔓牵牵连连,如蓬草、麻枝般肆意蔓延,尽显生命力的旺盛。“春风”“秋月”既写季节流转,更暗喻姊妹共处的岁月,春日里常相晤面的欢悦,秋月下红花映着清辉的明丽,将青春时光的明媚、相聚的温馨,满是对共处岁月的珍视与眷恋。“一旦离长蔓,袅袅天之涯。北柯恋南条,风飘素云遮。柔茎与绿叶,望望长风沙。”笔锋陡转,写花与藤蔓分离、飘向天涯的场景,隐喻姊妹因婚嫁等原因被迫离散的命运。“北柯恋南条”以南北枝条的遥遥相望,将植物拟人化,写尽分离后彼此牵挂的深情;“风飘素云遮”则以风云阻隔的景象,添一层离别后的怅惘。结尾“柔茎与绿叶,望望长风沙”,以柔弱的花茎、绿叶在风沙中遥望的画面收束,既见离别后的脆弱,更显牵挂的绵长,纵相隔万里,那份源自血脉的惦念,仍如植物对根的眷恋,穿越风沙,从未断绝。
上一篇:明·吴鼎芳《秋日闻蝉》
下一篇:明·古明慧公《寄梅雪朱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