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触天补女娲":共工撞破天穹女娲来补天,
# 共工: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头触不周山,使天顷,方有女娲补天的故事。
"后羿射之摧九乌":后羿张弓搭箭射落九只金乌。
# 后羿:又称“夷羿”。夏代东夷族首领。曾经夺取启的儿子太康的王位,不久因喜欢狩猎、不会处理政事而被家人杀死。传说他善射箭,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植物枯死,他射去九个,解除旱情。又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君不见泰山之高屹天柱":你可见泰山高耸如擎天巨柱,
"有时东崩海水枯":终有一日东崩海水也会干枯。
"秦人筑长城":秦人修筑万里长城,
"东笞夷貊北击胡":东击夷貊北抗胡虏,
"开阖地户天下枢":掌控天下枢纽如门户开阖。
"九关虎豹下食人":九重关隘虎豹下山吞噬人命,
# 九关: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指宫阙,朝廷。
"髑髅飞血昏风尘":骷髅飞血染昏风尘,
"四海望之威天神":四海见此威势如对天神。
"亦有荆轲起报仇":又有荆轲奋起为燕报仇,
"裂眦向天天为愁":怒睁双眼望向苍天,天也为之忧愁,
"拔剑一呼震万乘":拔剑一呼震动君主。
"快哉壮士谁与俦":壮哉!如此勇士谁能相比,
"儒生抗眉论尧舜":儒生空论尧舜却扬起眉头,
"敛手待烹良可羞":束手待毙实在可羞。
"上卿执圭古崇侈":上卿手捧玉圭何等尊贵,
# 执圭:以手持圭,先秦楚国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走而朝,故名。泛指封爵。,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后泛指朝廷重臣。
"鲁生弃之若敝屣":鲁地书生却弃之如破鞋。
"鸿毛轻死为二桃":为两个桃子轻易送命轻如鸿毛,
# 二桃:即二桃杀三士。
"笑杀田疆与冶子":可笑田疆与冶子竟为此殒命。
"龙蛇消息各有时":龙蛇出没各有时机,
# 龙蛇:泰末刘邦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刘邦和项羽,喻贤不肖的两种人或成功者和失败者。
"白石落落人岂知":白石磊落世人岂懂其中奥秘。
"季布髡为奴":季布曾被剃发为奴,
"范睢乃是粪下儿":范睢早年竟如粪土般被轻贱。
# 范睢:战国魏人,因被诬,险被笞击死。后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公元前266年,任为秦相,主张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后,他妒忌白起,迫使其自杀。公元前255年,王稽又因“与诸侯通”之罪,坐法诛。他谢病归相印,不久即死。
"一朝云雷起屯厄":一旦时运逆转冲破困厄,
# 屯厄:危难,困苦。
"挥刃脱缚扬高眉":挥刀脱缚扬眉吐气。
"我今伛偻困蝼蚁":我如今弯腰曲背困于蝼蚁之地,
"吹沙吸呷若鲋鲤":如鲋鲤般在沙中挣扎呼吸。
"牛涔蠕蠕岂足活":牛蹄洼里怎能存活,
# 牛涔:牛足印中的水。比喻狭小的境地。
"河伯向我夸秋水":河伯却向我夸耀秋水的浩瀚。
"夜梦凭云忽上天":夜梦乘云忽然飞上九天,
"倾山倒海作龙渊":倾山倒海化作龙渊。
"天门中开绕赤电":天门中开赤电环绕,
"霓旌雷车导我前":霓虹旌旗雷车为我引路在前。
"空山飒飒走霹雳":空旷的山中,风声飒飒,霹雳轰鸣而过,
"草木摧拉飞炎烟":草木被摧毁折断,伴随着火焰和浓烟飞扬。
"丈夫未足哀困穷":大丈夫不必为困穷哀叹,
"仰叹白日回英风":仰对白日重振英雄气概。
"不能鼓行青海上":不能在青海上擂鼓进军,
# 青:湖名,古名鲜水、西海,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时始称青海。喻边远荒漠之地。
"亦当击剑咸阳之市中":也当在咸阳街市击剑扬威。
"宁学鉏麑触槐死":宁愿学鉏麑撞槐树自尽而死坚守气节,
"羞言投阁仕莽公":羞于像人投阁去侍奉王莽。
"吾悲夫二子之死也":我悲叹那二人的死啊,
"诚如寒蚓与秋蓬":实在如寒秋蚯蚓与飘蓬般微不足道。
明代文学家,“江南四才子”之一
徐祯卿(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被贬至国子监博士。徐祯卿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其早期诗学白居易、刘禹锡,诗风哀婉清丽;后期诗风为之一变,转为雄健。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前七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论诗主情致,与清王士祯所倡神韵说有相通之处。著有《迪功集》,另著有诗评著作《谈艺录》《异林》《剪胜野闻》等。
1.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以神话起兴,“共工触天补女娲,后羿射之摧九乌”借用共工撞山、女娲补天的传说,以及后羿射日的壮举,营造出宏大的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画面,暗喻天地间自有英雄气。接着“君不见泰山之高屹天柱,有时东崩海水枯”以泰山崩塌、海水干涸的夸张想象,打破“天柱永固”的常规认知,暗示世间万物皆有盛衰之变,为后文铺陈人事埋下伏笔。第二层转向历史与战争:“秦人筑长城,东笞夷貊北击胡,开阖地户天下枢”写秦长城的军事意义,既肯定其抵御外侮的功绩,又以“九关虎豹下食人,髑髅飞血昏风尘”的惨烈场景,揭露战争的血腥与暴政的残酷。“四海望之威天神”一句,表面写秦的威慑力,实则暗含对强权压迫的反思。第三层聚焦“壮士”与“儒生”的对比:“亦有荆轲起报仇,裂眦向天天为愁,拔剑一呼震万乘”以荆轲刺秦的悲壮场景,刻画其“裂眦”“震万乘”的勇烈;而“儒生抗眉论尧舜,敛手待烹良可羞”则讽刺空谈仁义、临危退缩的儒生,通过“快哉壮士”的赞叹与“良可羞”的批判,鲜明表达对行动者的推崇。第四层以“上卿”“鲁生”“二桃”等典故深化主题:“上卿执圭古崇侈,鲁生弃之若敝屣”写权贵之位被轻视;“鸿毛轻死为二桃,笑杀田疆与冶子”则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嘲笑田疆、冶子因小利丧命的短视,进一步强调重义轻死的精神。第五层转入“时运”之叹:“龙蛇消息各有时,白石落落人岂知”以龙蛇的蛰伏与腾飞比喻人生际遇;“季布髡为奴,范睢乃是粪下儿”列举季布为奴、范雎受辱的低谷,再以“一朝云雷起屯厄,挥刃脱缚扬高眉”写其逆袭,暗喻时运流转中,隐忍与机遇并存。第六层回到自身困境:“我今伛偻困蝼蚁,吹沙吸呷若鲋鲤”以蝼蚁、鲋鱼自比,形容困窘之状;“牛涔蠕蠕岂足活,河伯向我夸秋水”用河伯自夸秋水的典故,讽刺世俗对“小成”的盲目自满,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末段以梦境抒怀:“夜梦凭云忽上天……草木摧拉飞炎烟”描绘梦中飞升、天门雷动的壮丽景象,借“倾山倒海”“赤电霓旌”的奇伟意象,展现不甘平庸的豪情。“丈夫未足哀困穷”直抒胸臆,强调困境不足悲;“不能鼓行青海上,亦当击剑咸阳之市中”表明即便无法建功立业,也要保持侠气;“宁学鉏麑触槐死,羞言投阁仕莽公”以鉏麑殉节、扬雄投阁的典故,批判无原则的苟活,最后“吾悲夫二子之死也,诚如寒蚓与秋蓬”更以“寒蚓”“秋蓬”的渺小,反衬自己坚守气节的尊严。
上一篇:明·王祎《郡斋偶赋》
下一篇:明·林鸿《寄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