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艳春墀发花朵":色彩艳丽的春天里,宫殿台阶旁的花儿竞相开放,
"寂寂春寒试灯火":清冷的春寒中点亮灯火。
"人日何人清夜沉":不知是谁在初七的深夜独坐,
"玉茗堂前风月可":玉茗堂前的清风明月值得欣赏啊。
"向昔登高平远间":从前登上高处,在平坦辽远的地方放眼望去,
"满目沧浪无土山":眼前只见浩渺江水而无山峦。
"就中有人郑君美":其中有一位郑君,
"学富文清幽意闲":学问渊博、文风清雅,性情淡泊闲适。
"信美闲游动千里":郑君美确实喜欢悠闲地游玩,行程动辄千里,
"如花揽结金陵子":他结交了许多像花朵一样美丽的金陵佳人。
"但闻春草为春生":只听说春草因春而生,
"几见情人为情死":却少见痴情人为爱而亡。
"采葛成衣秋奈何":采集葛藤制作衣服,到了秋天又该怎么办呢,
"看朱成碧春又过":看着红色仿佛变成了绿色,春天又已经过去了。
"冉香亭下神姑酒":冉香亭下饮着神姑酒,
"忽忽江皋离恨多":江畔的离愁别恨忽然涌上心头。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1. 分段赏析
“艳艳春墀发花朵,寂寂春寒试灯火”以鲜明的视觉对比开篇。“艳艳”描绘春日繁花盛开的景象,“寂寂”则表现春寒夜深的孤寂氛围,一明一暗间形成强烈反差,既点明季节特征,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人日何人清夜沉,玉茗堂前风月可”转入抒情。“人日”点明正月初七的特殊时刻,“清夜沉”暗示诗人深夜独坐的沉思状态。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斋,风月既可理解为实景,也可象征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向昔登高平远间,满目沧浪无土山”回忆与友人郑见素同游的往事。“沧浪”化用《楚辞》典故,既写江水浩渺之景,又含隐逸之意。“无土山”这一独特意象,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就中有人郑君美,学富文清幽意闲”正面描写友人郑见素的形象。“学富文清”概括其才华,“幽意闲”则表现其淡泊性情,为后文“闲游”埋下伏笔。“信美闲游动千里,如花揽结金陵子”继续描写友人游历。“动千里”展现其豪迈气概,“如花揽结”既写其与金陵佳人的交往,又暗含风流才子的形象。“但闻春草为春生,几见情人为情死”转入哲理思考。春草年年生的自然规律与情人难见的现实形成对比,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采葛成衣秋奈何,看朱成碧春又过”用《诗经》典故和色彩变幻的意象,表现时光流逝的无奈。“冉香亭下神姑酒,忽忽江皋离恨多”以饮酒消愁作结,离恨之情随江风飘散,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吴拭《清远峡》
下一篇:明·王恭《道人延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