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饮惩浇俗":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
# 浇俗:浮薄的社会风俗。,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
"行驱梦逸材":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
# 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
"仙人拥石去":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
# 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
"童子驭车来":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
# 童子驭车:用晋卫阶少时乘羊车的典故。
"夜玉含星动":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
# 夜玉含星动:“夜玉”四句:指诗人愿作个牧羊人,不愿作高官,永在皇帝身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
"晨毡映雪开":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
# 毡:羊毛。
"莫言鸿渐力":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
#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
"长牧上林隈":志向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 隈:角落。,上林:皇家的林苑。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歌借羊的典故与意象,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既描绘了羊群如星似雪的洁美形态,又隐喻了诗人对浮华世俗的批判与超脱尘寰的隐逸追求。全诗对仗工整,用典精妙,在咏物中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理想人格的寄托。
2. 分段赏析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此联开篇点明诗人对抗世俗的态度。“绝饮”指戒除世俗欲望,“惩”字蕴含惩戒与改变的决心,暗含对浮薄世风的批判;“行驱”以梦境驱赶羊群为意象,营造超现实氛围,象征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逸材”既指健硕的羊群,又暗喻黄初平这类才智超凡之人。全句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展现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颔联化用典故,构建仙境与世俗的对比。“仙人拥石去”呼应黄初平点石成羊的传说(《神仙传》),暗喻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童子驭车来”则借用卫玠乘羊车的典故(《世说新语》),以“玉人”形象象征未被世俗沾染的纯净。两典故一隐一显,形成虚实交织的画面,强化诗意的飘逸感。“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颈联以比喻手法描绘羊群的纯洁与动态。“夜玉”将白羊比作夜明珠,与星夜辉映,凸显其灵动;“晨毡”以羊毛喻素毡,与雪景交融,强化视觉的洁净感。一“动”一“开”,既展现羊群在昼夜交替中的生机,又暗含诗人对自然本真的赞美,形成诗意的高潮。“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尾联借典抒怀,表明归隐之志。“鸿渐”喻仕途升迁,“上林”指皇家园林,诗人却以“长牧”自比苏武,甘愿隐于林苑角落。此联以否定仕途的决绝语气,呼应开篇的“惩浇俗”,形成结构闭环。“隈”字暗含对权力中心的疏离,凸显诗人追求精神独立、远离宦海沉浮的志趣。
上一篇:唐·杜牧《汴河阻冻》
下一篇:唐·白居易《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