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mén

朝代:明作者:孙一元浏览量:3
tóu
lǎo
héng
mén
yòng
míng
xián
yún
shí
bàn
shēn
qīng
chuáng
tóu
jiǔ
jìn
chūn
gāng
zuò
shàng
shān
qīng
shī
yòu
chéng
qiǎn
shuǐ
duǎn
dàn
yān
xiū
zhú
yuè
yíng
yíng
píng
shuí
wéi
wèn
tiān
suí
yào
cǎo
xīn
shēng
jiào
jīng

译文

我年老后隐居在简陋的房屋前不再追求名声,悠闲的云朵时常陪伴着我,让我一身轻松。床头的酒已经喝完,春天刚刚过去,座位前青山依旧,一首诗又创作完成。浅水中生长着矮小的蒲草,青蛙呱呱地叫着,淡淡的烟雾笼罩着修长的竹子,月光皎洁明亮。依靠谁去询问天随子陆龟蒙,新生的药草又长出了多少茎呢。

逐句剖析

"投老衡门不用名":我年老后隐居在简陋的房屋前不再追求名声,

"闲云时伴一身轻":悠闲的云朵时常陪伴着我,让我一身轻松。

"床头酒尽春刚去":床头的酒已经喝完,春天刚刚过去,

"座上山青诗又成":座位前青山依旧,一首诗又创作完成。

"浅水短蒲蛙阁阁":浅水中生长着矮小的蒲草,青蛙呱呱地叫着,

"澹烟修竹月盈盈":淡淡的烟雾笼罩着修长的竹子,月光皎洁明亮。

# 澹:一作淡。

"凭谁为问天随子":依靠谁去询问天随子陆龟蒙,

"药草新生较几茎":新生的药草又长出了多少茎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衡门》是明代孙一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以隐逸生活为题材,描绘诗人投老寄身衡门,远离声名,与闲云相伴的悠然生活。语言自然质朴,运用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手法。首联、颔联通过“酒尽春去”“山青诗成”的叙述,展现生活日常,抒发闲适之情;颈联借“浅水短蒲”“澹烟修竹”等清幽景色,烘托隐逸之乐;尾联借问“天随子”药草生长,深化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对古代隐士的追慕。全诗营造出闲适宁静的氛围,表达诗人对淡泊名利、自在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展现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悠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投老衡门不用名,闲云时伴一身轻”,描绘出一位投身于简陋居所、淡泊声名的老者形象,“闲云”相伴,烘托出其悠然自得、身心轻快的状态,奠定了全诗闲适的基调,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借云表达内心的自在。颔联“床头酒尽春刚去,座上山青诗又成”,通过叙述床头酒喝完春天刚过,面对青山诗兴大发写成诗这一生活场景,展现诗人闲适的生活日常,体现其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叙事抒情的方式,抒发对这种生活的喜爱。颈联“浅水短蒲蛙阁阁,澹烟修竹月盈盈”,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勾勒出浅水短蒲、蛙声阵阵,澹烟修竹、明月盈盈的清幽画面,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借景抒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陶醉与享受。尾联“凭谁为问天随子,药草新生较几茎”,借向“天随子”(陆龟蒙)询问药草新生数量,增添生活情趣,表达对古代隐士的追慕,深化了隐逸的主题,展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苏澹《夏日园居》

下一篇:明·林鸿《金鸡岩僧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