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guī

朝代:明作者:王恭浏览量:3
zhī
shàng
shēng
shēng
yuàn
luò
huī
rén
wén
zhān
shí
jìn
xiāng
shān
gèng
yǒu
cháng
shā
wèi
guī

译文

子规鸟在枝头一声接一声地哀鸣,仿佛在怨恨夕阳的西沉,家中的人听到这哀切的啼鸣,也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子规啼叫的时候,不要靠近湘山的路径,更有那远在长沙的游子,至今仍未回到家乡。

逐句剖析

"枝上声声怨落晖":子规鸟在枝头一声接一声地哀鸣,仿佛在怨恨夕阳的西沉,

"居人闻此也沾衣":家中的人听到这哀切的啼鸣,也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

"啼时莫近湘山路":子规啼叫的时候,不要靠近湘山的路径,

"更有长沙客未归":更有那远在长沙的游子,至今仍未回到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子规》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围绕杜鹃鸟的啼鸣展开,借物抒怀,传递深沉的思乡之情。首句“枝上声声怨落晖,”以拟人手法,写子规对着夕阳哀啼,“怨”字赋予其情感,奠定愁绪基调;次句“居人闻此也沾衣。”转向写人,游子听到啼声,不禁泪湿衣襟,侧面烘托啼声的哀切。后两句“啼时莫近湘山路,更有长沙客未归。”进一步深化情感——劝子规莫要飞近湘山路,因那里还有如“长沙客”般漂泊未归的人。全诗通过子规啼鸣这一意象,将物与人、景与情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深刻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归期难定的怅惘与思乡之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枝上声声怨落晖,”以子规的啼鸣开篇,“怨”字赋予子规人的情感,仿佛它在枝头声声诉说着对夕阳西下的怅惘。子规本就有“不如归去”的传统意象,此处“怨落晖”既点出时间为傍晚,又以鸟鸣的哀切渲染出整体的凄凉氛围,为后文情感的展开奠定基调。次句“居人闻此也沾衣。”转向“居人”的反应——听到子规的哀啼,连居住在此的人也不禁泪水沾衣。“也”字巧妙连接鸟鸣与人事,说明子规的啼声触发了人们共通的愁思,可能是对远行之人的牵挂,或是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感慨,将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情紧密勾连。第三句“啼时莫近湘山路,”笔锋一转,以“莫近”的祈使语气,劝子规不要靠近湘山路。湘山一带自古多与离人、归思相关(如屈原行吟湘水),此句暗含湘山路是离人常经之路、或是归人未归之地的联想,“莫近”二字实则是怕子规的啼鸣再添离人愁绪,将情感推向具体的场景。末句“更有长沙客未归。”则揭开谜底:子规若在湘山路啼叫,更会牵动“长沙客未归”的牵挂。“更有”二字递进,说明除了眼前“沾衣”的居人,还有远在长沙、迟迟未归的游子,将个人的愁思扩展为更广阔的离别之痛,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陶望龄《览镜七首其一》

下一篇:明·唐寅《败荷鹡鸰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