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膏腻滑金钗溜":兰香的发油滑腻,金钗从发间滑落,
"绣带斜分亸香袖":绣花的衣带斜斜分开,香袖也松弛地垂着。
"锁窗睡起思娇慵":从关闭的窗前睡醒,带着娇柔慵懒的神情,
"练裙六幅湘波皱":洁白的六幅长裙像湘江的水波一样起了褶皱。
"月转虚檐风满林":月亮转过空荡的屋檐,风吹遍了整片树林,
"碧云迢递银河深":青碧云霞遥远无际,银河显得深邃悠长。
"香尘不到袜罗冷":芳香的尘土不会沾染,丝袜透着清冷,
"下阶踏碎梧桐阴":走下台阶,踩碎了梧桐树下的阴影。
"梧桐老去孙枝长":梧桐树渐渐老去,新生的细枝却在生长,
"枝上凤凰栖两两":树枝上,凤凰成对地栖息着。
"凭谁巧斫琴瑟成":依靠谁能巧妙地将梧桐木制成琴瑟,
"谐奏宫商协幽响":奏出和谐的宫商乐调,配合着清幽的声响。
"萧郎不归春意阑":心上的人还未归来,春天的意趣已经将尽,
"梦绕梨云花作团":梦境萦绕在梨花如云、繁花成团的景象中。
"银塘露冷芙蓉老":银亮的池塘里露水清冷,荷花已经凋零,
"锦鸳怨入秋风寒":彩色的鸳鸯带着愁怨融入寒冷的秋风里。
"楚云湘水鳞鸿杳":楚地的云、湘水的波,传递书信的鱼雁都杳无踪迹,
"两点春山愁不扫":像春山般的双眉凝聚着愁绪,懒得去舒展。
"低徊顾影悄无言":低头徘徊,看着自己的影子,沉默着说不出话,
"明朝只恐朱颜老":只怕到了明天,美好的容颜就要衰老。
1. 分段赏析
“兰膏腻滑金钗溜,绣带斜分亸香袖”,开篇聚焦人物梳妆与衣着的细节。“兰膏”指润发的香脂,“腻滑”写出其质感,“金钗溜”则暗示钗饰滑落的动态,暗显人物姿态的慵懒;“绣带斜分”“亸香袖”描绘衣饰的松散,“香袖”既点出衣袖沾染香气,又透着几分柔媚。这两句以人物的妆饰、衣饰为切入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女子娇柔慵懒的形象。“锁窗睡起思娇慵,练裙六幅湘波皱”,承接前文的慵懒之态,写人物睡醒后的状态。“锁窗”点明所处环境的雅致,“睡起”交代时间节点,“思娇慵”直接点出其仍沉浸在娇柔慵懒的情态中;“练裙六幅”描写裙装的样式,“湘波皱”以水波的褶皱比喻裙摆的纹路,既形象又添柔美之感。此句通过环境、情态与服饰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娇柔气质,借比喻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月转虚檐风满林,碧云迢递银河深”,视角转向室外夜景。“月转虚檐”写出月亮移动、照在屋檐下的景象,“风满林”则以风声暗示夜晚的静谧中带着一丝凉意;“碧云迢递”描绘云层的悠远,“银河深”凸显星空的辽阔。这两句以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幽而辽远的氛围,通过“月”“风”“碧云”“银河”等意象,为后文的抒情铺垫了宁静又略带怅惘的基调。“香尘不到袜罗冷,下阶踏碎梧桐阴”,由景及人,写女子走出室外的动作与感受。“香尘不到”写出环境的洁净,“袜罗冷”点出夜的清冷与女子衣物的单薄;“下阶”是具体动作,“踏碎梧桐阴”则以“踏碎”一词赋予阴影动态感,暗显女子步履的轻缓。此句将环境的清冷与人物的动作结合,既展现了夜晚的寒意,又透着人物的闲愁。“梧桐老去孙枝长,枝上凤凰栖两两”,继续围绕梧桐展开描写,融入新的意象。“梧桐老去”写出树木的苍老,“孙枝长”则见新生枝条的生长,暗含时光流转之意;“凤凰栖两两”描绘凤凰成对栖息的景象,凤凰本是吉祥意象,“两两”的状态却与后文的孤寂形成对比。这里以梧桐的新旧交替暗示时间变化,借凤凰成对的景象,为抒发孤独之情埋下伏笔。“凭谁巧斫琴瑟成,谐奏宫商协幽响”,由凤凰栖息的景象联想到琴瑟。“凭谁”带有疑问语气,“巧斫琴瑟”指精心制作琴瑟,“谐奏宫商”“协幽响”则描绘琴瑟合奏的和谐声响。琴瑟在传统中常象征夫妻和睦,此句以对琴瑟和谐的联想,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期盼,与前文凤凰成对的意象相呼应。“萧郎不归春意阑,梦绕梨云花作团”,直抒胸臆,点出核心的愁绪。“萧郎不归”点明思念的对象未归,“春意阑”以春末的景象暗示等待的漫长与希望的渐消;“梦绕梨云”写出梦中的思绪萦绕,“花作团”描绘梨花簇拥的景象,却难掩梦境中的虚幻。这两句将思念、等待的失落与梦境的迷离结合,直接表达了女子的怅惘之情。“银塘露冷芙蓉老,锦鸳怨入秋风寒”,以景物的变化深化愁绪。“银塘露冷”“芙蓉老”写出池塘中芙蓉因露寒而凋零的景象,“锦鸳”本是成对的水鸟,“怨入秋风寒”却赋予其哀怨之情,借禽鸟的感受传递人的情绪。此句借景抒情,用“芙蓉老”“秋风寒”等意象暗示时光流逝与心境的寒凉。“楚云湘水鳞鸿杳,两点春山愁不扫”,进一步写思念无寄的失落。“楚云湘水”泛指遥远之地,“鳞鸿杳”指书信全无,点出与思念之人音信隔绝;“两点春山”以远山比喻眉毛,“愁不扫”则写出因忧愁而无心梳妆的情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愁绪化作具体的眉态,又以“鳞鸿杳”强化隔绝之感。“低徊顾影悄无言,明朝只恐朱颜老”,以人物的动作与担忧收束全诗。“低徊顾影”描绘女子徘徊、回望身影的动作,“悄无言”则显其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明朝只恐朱颜老”直接道出对容颜老去的担忧,这份担忧因等待的漫长而更显真切。这两句将人物的动作与内心的忧虑结合,既展现了当下的孤寂,又延伸出对未来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