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西
chí
wàng
èr
xiān
qiáo

朝代:明作者:汤显祖浏览量:3
chí
shàng
yìng
qiū
guāng
dēng
lín
ài
yáng
jìng
zhōng
liǔ
shàng
xiāng
tīng
chū
liú
dāng
fēng
chuáng
lán
yán
gāo
lín
fāng
cuì
lián
shān
míng
qíng
yīn
shuǐ
liáng
zuò
kàn
rén
shì
xiǎo
xiān
bái
yún
xiāng

译文

池塘上映照着秋天的光芒,登上高处喜爱这夕阳。池塘中蒲柳的色泽如镜中影像,衣服上沾染着芰荷的香气。听着雨声刚开始停下脚步,迎着风坐在床边。猗兰邀请客人交谈,高菊散发着相邻的芬芳。紫翠的山色连绵到黄昏,水的晴阴带来隔水的凉意。坐着看人间渺小,仙人驾驭着白云前往仙乡。

逐句剖析

"池上映秋光":池塘上映照着秋天的光芒,

"登临爱夕阳":登上高处喜爱这夕阳。

"镜中蒲柳色":池塘中蒲柳的色泽如镜中影像,

"衣上芰荷香":衣服上沾染着芰荷的香气。

"听雨初留屐":听着雨声刚开始停下脚步,

"当风一据床":迎着风坐在床边。

"猗兰延客语":猗兰邀请客人交谈,

"高菊以邻芳":高菊散发着相邻的芬芳。

"紫翠连山暝":紫翠的山色连绵到黄昏,

"晴阴隔水凉":水的晴阴带来隔水的凉意。

"坐看人世小":坐着看人间渺小,

"仙驭白云乡":仙人驾驭着白云前往仙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西池望二仙桥》这首诗是明代汤显祖所作的五言律诗,是诗人秋日登临写景抒怀之作。首联点明秋日登西池望二仙桥,喜爱夕阳秋光。颔联写池如镜映出蒲柳,身上犹存芰荷香气,营造清新氛围。颈联描述听雨留屐、当风倚床的惬意姿态。尾联由眼前景拓展,写山渐昏暗、隔水生凉,最后表达看尽人世,向往如仙人驾云的心境。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细腻描写秋景,传达情感。语言优美,用词精妙,意象丰富。主题围绕秋日西池之景,抒发对自然美景喜爱,及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思想感情,展现诗人在现实中对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点明时间为秋日,诗人登上高处,看到西池倒映着秋天的风光,对夕阳美景心生喜爱,奠定了全诗悠然闲适的基调。“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将平静的西池比作镜子,映照着蒲柳的颜色,同时诗人身上沾染着芰荷的香气,从视觉与嗅觉角度,描绘出秋日西池周边清新、美好的环境,展现出诗人沉浸其中的惬意。“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描绘诗人听闻雨声便停下脚步,留下屐印,又迎着风凭靠着床榻,通过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表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在,享受当下的状态。“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写诗人如兰花般优雅地邀请客人交谈,旁边高挺的菊花散发着与邻人共享的芬芳,借景抒情,体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友善的心境,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描绘了远处山峦在暮色中呈现出紫翠相间的颜色,水面的晴阴变化带来丝丝凉意,从视觉和触觉方面进一步渲染了秋日西池的宁静清幽。“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诗人坐在西池边,觉得人世渺小,仿佛自己能如仙人般驾驭白云去往仙境,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尘世的感慨,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由闲适的心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空灵的意境与悠远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叔嗣《元日同谷子延赋》

下一篇:明·刘基《战城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