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映秋光":池塘上映照着秋天的光芒,
"登临爱夕阳":登上高处喜爱这夕阳。
"镜中蒲柳色":池塘中蒲柳的色泽如镜中影像,
"衣上芰荷香":衣服上沾染着芰荷的香气。
"听雨初留屐":听着雨声刚开始停下脚步,
"当风一据床":迎着风坐在床边。
"猗兰延客语":猗兰邀请客人交谈,
"高菊以邻芳":高菊散发着相邻的芬芳。
"紫翠连山暝":紫翠的山色连绵到黄昏,
"晴阴隔水凉":水的晴阴带来隔水的凉意。
"坐看人世小":坐着看人间渺小,
"仙驭白云乡":仙人驾驭着白云前往仙乡。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1. 分段赏析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点明时间为秋日,诗人登上高处,看到西池倒映着秋天的风光,对夕阳美景心生喜爱,奠定了全诗悠然闲适的基调。“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将平静的西池比作镜子,映照着蒲柳的颜色,同时诗人身上沾染着芰荷的香气,从视觉与嗅觉角度,描绘出秋日西池周边清新、美好的环境,展现出诗人沉浸其中的惬意。“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描绘诗人听闻雨声便停下脚步,留下屐印,又迎着风凭靠着床榻,通过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表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在,享受当下的状态。“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写诗人如兰花般优雅地邀请客人交谈,旁边高挺的菊花散发着与邻人共享的芬芳,借景抒情,体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友善的心境,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描绘了远处山峦在暮色中呈现出紫翠相间的颜色,水面的晴阴变化带来丝丝凉意,从视觉和触觉方面进一步渲染了秋日西池的宁静清幽。“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诗人坐在西池边,觉得人世渺小,仿佛自己能如仙人般驾驭白云去往仙境,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尘世的感慨,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由闲适的心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空灵的意境与悠远的情思。
上一篇:明·高叔嗣《元日同谷子延赋》
下一篇:明·刘基《战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