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yǐn
zhòng
yuán
tíng

朝代:明作者:文徵明浏览量:3
gāo
zhāi
luò
ǒu
zhuī
cóng
zūn
jiǔ
yān
liú
xiào
zhōng
fāng
cǎo
mǎn
tíng
fēi
yàn
wǎn
liáng
zài
tóng
jiāng
rào
zhù
féi
pēng
shù
cáng
chūn
qiǎn
yìng
hóng
liáo
dǎo
yán
guī
gèng
huǎn
jiā
chí
guǎn
ài
shān
gōng

译文

傍晚在高斋偶然相从相聚,​饮酒停留间,欢声笑语在其中。​庭院里长满芳草,燕子飞舞,​傍晚的凉意夹杂着雨丝,落在梧桐上。​江鱼肥美,烹煮后如玉般,绕着筷子,​野树中藏着春意,淡淡的红色映照其间。​即便潦倒,也别说归来得太晚,​只因喜爱这如习家池馆般的园亭,如“山公”般沉醉。

逐句剖析

"高斋落日偶追从":傍晚在高斋偶然相从相聚,​

"樽酒淹留一笑中":饮酒停留间,欢声笑语在其中。​

"芳草满庭飞燕子":庭院里长满芳草,燕子飞舞,​

"晚凉和雨在梧桐":傍晚的凉意夹杂着雨丝,落在梧桐上。​

"江鱼绕箸肥烹玉":江鱼肥美,烹煮后如玉般,绕着筷子,​

"野树藏春浅映红":野树中藏着春意,淡淡的红色映照其间。​

"潦倒莫言归更缓":即便潦倒,也别说归来得太晚,​

"习家池馆爱山公":只因喜爱这如习家池馆般的园亭,如“山公”般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雨饮子重园亭》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写在子重园亭与友人傍晚饮酒的情景,首联写傍晚在高斋偶然相聚,于饮酒中相谈甚欢;颔联、颈联描绘园亭景色,芳草满庭、燕子飞舞、晚雨梧桐、江鱼肥美、野树映红;尾联写虽潦倒却不舍离去,因喜爱园亭及相聚之乐。此诗前两联叙事写景,后两联深化情境与情感,体现诗人对友人相聚及园亭景致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抒怀诗。描绘了与友人在子重园亭傍晚饮酒相聚之景及园亭芳草、燕舞等景致,营造出欢洽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相聚及园亭景致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习家池馆爱山公”化用有关习家池及山公(山简)的园林典故。习家池是古代著名园林,山公常在此饮酒赏景。作者借此表达对眼前园亭的喜爱,以及如同山公般的闲适自得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高斋落日偶追从,樽酒淹留一笑中”,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与事由。傍晚时分,在高斋偶然与友人相聚,饮酒停留间,欢声笑语不断。“偶追从”显相聚的随性,“一笑中”见情谊的融洽,为全诗奠定轻松愉悦的基调。​颔联“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转向园亭景色。庭院里芳草繁茂,燕子轻盈飞舞,充满生机;傍晚的凉意夹杂着雨丝,落在梧桐叶上。“满庭”写出芳草的繁茂,“飞”显燕子的灵动;“晚凉和雨”带来清爽之感,“在梧桐”则聚焦具体物象,画面动静结合、声色相融,尽显园亭傍晚的清幽美好。​颈联“江鱼绕箸肥烹玉,野树藏春浅映红”,描写宴饮及周边景致。江鱼肥美,烹煮后如玉般诱人,绕着筷子舞动;野树中藏着春日生机,淡淡的红色在树间映照。“肥烹玉”既写鱼的鲜美,又显烹饪之妙;“浅映红”绘出春日野树的淡雅,味觉与视觉交织,让宴饮的惬意更具体可感。​尾联“潦倒莫言归更缓,习家池馆爱山公”,抒发不舍之情。即便生活潦倒,也不说归期已晚,只因喜爱这如习家池馆般的园亭,及相聚之乐如“山公”般畅快。用典故增添文化韵味,将对园亭和相聚的喜爱表达得含蓄而深切,让情感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吴兆《贫居》

下一篇:明·宋濂《天麦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