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shān
yuè

朝代:唐作者:李咸用浏览量:2
tiān
yún
jiǎo
jiǎo
guān
shān
yuè
qiāng
shēng
lái
bái
jìn
zhēng
rén
liáo
hóng
鸿
gāo
xiāo
suǒ
bēi
fēng
xuě
sài
chén
qīng
diāo
luò
shā
chǎng
kuò
dāng
rén
cháo
fèng
què

译文

天边的云朵疏落飘荡​​,关山的明月皎洁明亮​​。羌笛声一下骤然响起,征人的头发顷刻愁白。哀鸣声嘹亮的孤雁飞向高空,萧瑟的悲风呼啸而起​​。大雪压盖边塞,烟尘消散​​,凋零的战场更显空阔​​。何时能扫平胡虏,边疆无患,扛起长戈,凯旋回宫殿。

逐句剖析

"离离天际云":天边的云朵疏落飘荡​​,

"皎皎关山月":关山的明月皎洁明亮​​。

"羌笛一声来":羌笛声一下骤然响起,

"白尽征人发":征人的头发顷刻愁白。

"嘹唳孤鸿高":哀鸣声嘹亮的孤雁飞向高空,

# 嘹唳:鸿雁叫声。

"萧索悲风发":萧瑟的悲风呼啸而起​​。

"雪压塞尘清":大雪压盖边塞,烟尘消散​​,

"雕落沙场阔":凋零的战场更显空阔​​。

"何当胡无人":何时能扫平胡虏,边疆无患,

# 何当:何时。

"荷戈朝凤阙":扛起长戈,凯旋回宫殿。

# 凤阙:指朝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关山月》是唐代李咸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边塞诗,沿用乐府旧题传统,以“伤离别”为核心主题。诗歌通过“关山月”“羌笛”“孤鸿”“雪塞”等典型意象,勾勒出边塞苍茫肃杀的夜景:前四句以云月为背景,突显羌笛声催白征人鬓发的悲凉;中四句借孤鸿哀鸣、悲风卷雪、沙场凋落的动态画面,渲染戍边环境的艰险萧索;末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胡患平息、将士归朝的深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咸用(?~?),唐代诗人。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曾为浙西推官,世称李推官。为人重节操,论交持古道。工诗,尤擅乐府、律诗。其诗远学魏晋至初唐风格,近承中唐张籍、李贺一路,部分作品古调高迈。亦多作律诗,咏物、赠答之作清新警切,能得人情物理。在晚唐诗人中,其属众体兼备者。代表作品有《长歌行》《秋夕》《咏柳》等。著有《披沙集》六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以叠词“离离”“皎皎”勾勒边关夜色:天际层云舒展,关山明月清冷辉映。云月对举,一远一近,构成苍茫寂寥的场景,为全诗奠定边塞悲凉基调。​​“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借羌笛凄厉之声突转情境。“白尽”以夸张手法写征人鬓发顿染霜雪,笛声的穿透力与岁月蹉跎之痛交融,暗喻戍边生涯的摧折之苦。“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视听结合:孤雁哀鸣刺破长空,寒风萧瑟席卷荒漠。鸿雁本为传书象征,此处“孤高”反衬征人无寄的孤独;“悲风”更强化环境肃杀,烘托心境之苍凉。​​“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以工整对仗绘边塞冬景。“压”字显积雪之厚重,“清”字状战尘敛息后的死寂;“雕落”暗喻将士殒命,“阔”字反写沙场空荡无人,凸显战争吞噬生命的残酷。​​“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直抒胸臆:何时胡患平息,将士能执戈归朝?设问中饱含对和平的渴盼,“凤阙”象征朝廷,暗指建功立业之志与归乡之愿的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来鹄《闻蝉》

下一篇:唐·殷遥《春晚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