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居长安西":从前住在长安西边,
"今居长安北":如今搬到了长安城北。
"蓬门卧病秋潦繁":简陋的屋门内,我卧病在床,秋日的雨水连绵不绝,
"十日不出生荆棘":十来天不出门,门前都快长出荆棘了。
"牵泥匍匐入学宫":踩着泥泞艰难地挪到学宫去,
"马瘦翻愁足无力":马又瘦,反而担心它脚力不足。
"慵疏颇被诸生讥":我慵懒疏懒,常被众儒生讥讽,
"虚名何用时人识":徒有虚名,又被哪个时人真正赏识呢。
"京师卖文贱于土":在京城靠写文章谋生,价钱比泥土还贱,
"饥肠不救齑盐食":空着饥肠,连粗茶淡饭都吃不饱。
"去年作吏在法曹":去年在法曹做官,
"月俸送官空署职":每月的俸禄交了官差,就只剩个空职位了。
"床头一瓮不满储":床头的瓮里没存多少东西,
"囊里无钱作沽直":口袋里没有钱买酒喝。
"归来困顿不得醉":回来后困顿不堪,连醉一场都做不到,
"儿女荒凉妇叹息":儿女境况凄凉,妻子不住叹息。
"今年调官去懊恼":今年调官,心里满是懊恼,
"苦笑先生禄太啬":苦笑自己俸禄太微薄。
"釜中粟少作糜薄":锅里的米少,煮出的粥稀稀拉拉,
"白碗盛来映肤色":用白碗盛着,映出碗沿的颜色。
"丈夫但免沟壑辱":大丈夫只要能免于饿死在沟壑的屈辱,
"日饮藜羹胜羊肉":每天喝野菜羹也比吃羊肉强。
"平生富贵亦何有":一生的富贵又算得了什么,
"羸躯幸自弛耕牧":我这瘦弱的身子,幸好能从耕牧的劳作中解脱。
"但愿时丰民物安":只愿年成丰足,百姓和万物都安宁,
"官府清廉盗贼伏":官府清廉,盗贼归服。
"人人鼓腹厌粱菽":人们能鼓着肚子唱歌,吃够了米麦杂粮,
"先生虽病甘苜蓿":我这病躯就算以苜蓿为食也甘心。
"一朝雷雨濯亨衢":等到有一天雷雨洗荡通畅的大道,
"坐见诸公执中轴":眼看着各位大臣执掌中枢要务。
"先生翛然卷怀退":我便安然地收敛起心怀退隐,
"茅斋归向南山卜":在南山边择地盖间茅屋居住。
明代文学家,“江南四才子”之一
徐祯卿(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被贬至国子监博士。徐祯卿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其早期诗学白居易、刘禹锡,诗风哀婉清丽;后期诗风为之一变,转为雄健。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前七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论诗主情致,与清王士祯所倡神韵说有相通之处。著有《迪功集》,另著有诗评著作《谈艺录》《异林》《剪胜野闻》等。
1. 分段赏析
“昔居长安西,今居长安北。蓬门卧病秋潦繁,十日不出生荆棘”以住所变迁起笔,“长安”的繁华与“蓬门”的简陋形成对比。“卧病”“秋潦繁”写身体与环境的双重困厄,“十日不出生荆棘”用门前生荆棘的夸张,极言久居的荒芜,勾勒出困顿的生活图景,字间满是清苦。“牵泥匍匐入学宫,马瘦翻愁足无力。慵疏颇被诸生讥,虚名何用时人识”写带病赴学的艰难。“牵泥匍匐”“马瘦无力”刻画行路狼狈,“被诸生讥”显处境尴尬,“虚名何用”以自嘲消解外界非议,既写奔波之苦,又含对世俗眼光的淡然。“京师卖文贱于土,饥肠不救齑盐食。去年作吏在法曹,月俸送官空署职”揭示谋生不易。“卖文贱于土”直写文人的窘迫,“饥肠不救”显温饱难继;“作吏法曹”本望改善,却“月俸送官空署职”,官禄微薄如无,对比中见生活的困顿与无奈。“床头一瓮不满储,囊里无钱作沽直。归来困顿不得醉,儿女荒凉妇叹息”聚焦家中窘境。“瓮不满”“无钱沽酒”写物质匮乏,“不得醉”添精神失落;“儿女荒凉”“妇叹息”将困境扩展到家人,以亲人的愁苦衬自身的辛酸,画面凄凉动人。“今年调官去懊恼,苦笑先生禄太啬。釜中粟少作糜薄,白碗盛来映肤色”写调官后的境遇。“去懊恼”的期待被“禄太啬”打破,“苦笑”藏尽无奈;“粟少糜薄”“白碗映肤色”以饮食细节,将清贫具象化,碗的白与肤色的苍形成对照,触目惊心。“丈夫但免沟壑辱,日饮藜羹胜羊肉。平生富贵亦何有,羸躯幸自弛耕牧”转写心境的豁达。“免沟壑辱”是最低祈愿,“藜羹胜羊肉”显安贫之志;“富贵何有”“羸躯弛耕”看淡得失,在困厄中寻得精神支点,苦涩中见坚韧。“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人歌鼓腹厌粱菽,先生虽病甘苜蓿”由己及人抒情怀。不谋个人富贵,唯愿“时丰民安”“官清盗伏”;“人歌鼓腹”的理想与“甘苜蓿”的自甘清贫对照,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一朝雷雨濯亨衢,坐见诸公执中轴。先生翛然卷怀退,茆斋归向南山卜”,以愿景收束。“雷雨濯亨衢”喻政治清明,“诸公执中轴”盼贤臣掌权;而自身愿“卷怀退”“归南山”,在期待盛世中选择归隐,显淡泊之志,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叶子奇《漫兴》
下一篇:明·唐之淳《望仙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