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明作者:夏云英浏览量:3
qiū
fēng
chuī
guò
nán
lóu
xīn
liáng
shì
qiū
bǎo
xiāng
xiāo
chén
huǒ
lěng
shì
ér
xián
kōng
hóu

译文

秋风夹杂着秋雨吹过南楼,立秋这一天,夜晚比以往更凉快一些。鸭形状香炉里的沉香已消散火星已消灭,侍女们闲暇时间自顾自弹奏着箜篌。

逐句剖析

"秋风吹雨过南楼":秋风夹杂着秋雨吹过南楼,

"一夜新凉是立秋":立秋这一天,夜晚比以往更凉快一些。

"宝鸭香消沉火冷":鸭形状香炉里的沉香已消散火星已消灭,

# 宝鸭:即香炉。因作鸭形,故称。

"侍儿闲自理空侯":侍女们闲暇时间自顾自弹奏着箜篌。

# 空侯:即箜篌。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秋》是明代才女夏云英所作。立秋刚过雨后转凉,取暖的火盆还没备好。屋内香灰落尽更显寒意,侍女无事整理琴瑟,屋里的气氛和气温一样清冷。夏云英十三岁被选入开封周宪王府当宫女,很受宪王宠爱。可她父亲夏鼎因思念女儿积郁成疾去世,加上皇族内部明争暗斗,她只能处处小心。这首诗字句间浸着孤寂,道出了她身处深宅的凄凉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廷节气诗。描绘了立秋之夜秋风携雨拂过南楼,带来一夜清凉的宫廷场景,宝鸭香炉冷烬无声,侍女闲弄箜篌排遣寂寥。诗中既体现初秋新凉的清新意趣,又暗含深宫生活的孤寂虚度,通过“闲”字点破才女被禁锢的青春与年华虚度的无奈,折射出明代宫廷女性在礼教束缚与宫闱倾轧中的压抑命运。

2. 写作手法

对比:此诗善用对比,以季节更迭暗喻人生况味。“秋风吹雨过南楼”与“一夜新凉是立秋”形成气候冷暖的转瞬对比,既写立秋物候特征,又暗含韶华易逝之叹;而“宝鸭香消沉火冷”的萧瑟与“侍儿闲自理空侯”的闲散构成宫闱生活的明暗对照,香炉余烬与箜篌清音交织,既凸显深宫寂寥,又暗藏韶光虚度的怅惘。冷暖交替间,既完成夏秋时序的转换,更折射出才女困守宫廷的孤寂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句“秋风吹雨过南楼”以动态画面开篇,秋风裹挟秋雨掠过南楼,既点明节气转换的时令特征,又通过“吹雨”这一意象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秋风与骤雨的结合,既暗示夏日的暑热消退,又为后文“新凉”埋下伏笔。诗人以简练笔触勾勒出立秋的典型气象,画面感强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季节更迭的微妙变化。次句“一夜新凉是立秋”此句直述节气特征,以“一夜新凉”精准捕捉立秋的气候特点,强调昼夜温差骤增的体感。通过“新凉”与“立秋”的因果关联,既点明时间节点,又暗含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感慨。诗人以主观感受映射客观节气,将抽象的时间流转具象化为可感知的体验,语言平实却意蕴深长。第三句“宝鸭香消沉火冷”此句转向室内场景,通过“宝鸭”与“沉火”的意象组合,暗示繁华消逝后的冷寂。香炉中沉香燃尽、炉火渐熄,既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亦隐喻宫廷生活的奢靡与空虚。诗人以物象的衰微映射人物心境,表面写香火之冷,实则暗含对青春虚度的无奈与哀婉,含蓄中透出深沉的孤寂感。末句“侍儿闲自理空侯”以侍女弹奏箜篌的细节收束全诗,通过“闲”字点明人物百无聊赖的状态。侍女借音乐排遣寂寞,反衬出深宫生活的单调与压抑。诗人以“闲”写“愁”,以乐景衬哀情,既展现宫廷女子被困于礼教与宫斗中的命运,又暗含对自身才华无处施展的隐痛,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徐渭《醉人》

下一篇:明·陶安《送僧芳兰谷住持明招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