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恨雕笼翠羽残":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 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雕笼:雕花的鸟笼。
"江南地暖陇西寒":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 陇西:陇山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劝君不用分明语":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
# 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君:指笼中鹦鹉。
"语得分明出转难":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 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劝说鹦鹉来抒泄内心的悲慨,表达了诗人寄人篱下忧谗畏讥的抑郁心情。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表面是劝慰笼中鹦鹉,莫恨身处雕笼、翠羽残损,江南较其故乡陇西更为温暖。实则以鹦鹉自比,暗示自身虽处境困窘,却也有无奈中的慰藉。“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借劝鹦鹉勿言语分明以免难出牢笼,抒发自己因直言而遭困境,对世道艰难、直言获罪的愤懑,借鹦鹉将自身情志表露无遗。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诗人在江南之地,邂逅了一只被剪去翅膀、囚于雕花笼中的鹦鹉。于是,他以这两句诗来宽慰这只鸟儿:不必哀叹自己被困囿的命运,毕竟此地相较于你的故乡陇西,要温暖宜人许多。然而,细品之下,“莫恨”二字实则暗含着“恨”意,敏锐的读者不难捕捉到那潜藏的深意:尽管如今衣食无忧,却失去了翱翔天际的自由,终究难免令人心生遗憾。罗隐身处唐末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虽怀揣着匡扶社稷、救济苍生的壮志,却屡试不第,漂泊半生,始终未能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直到五十五岁那年,才投靠了割据江浙的钱镠,总算有了安身之所。他此时的境遇,与这只笼中鹦鹉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两句诗,正是他内心深处那种自嘲与自解交织的复杂情感的写照。后两句“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则聚焦于鹦鹉善于模仿人言的特性。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道:你还是莫要言辞过于犀利吧,话说得越明白,想要脱身就越发艰难了!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言语不慎,极易招致灾祸;为了保全自身,必须谨言慎行。当然,鹦鹉本身并无招祸之虞,这显然又是诗人借物言志,抒发自身的感慨。相传罗隐在江东深受钱镠的礼遇。但历史上的祢衡也曾备受恩宠,最终却因触怒黄祖而惨遭杀害。更何况,罗隐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养成了愤世嫉俗的性格和好发讥讽的习性,一时之间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镠产生某种疑虑与戒备之心,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4. 作品点评
这首《鹦鹉》诗,非比兴托物之常法,而是借与鹦鹉对话之形,抒发胸中块垒。劝鹦鹉,实则劝己;劝己,实则抒发内心深处的悲愤与无奈。言简意赅,却余味无穷,令人回味再三。
# 这首诗(《鹦鹉》)语意亲切,因为诗人作为鹦鹉这一小动物的知情者、劝慰者和开导者出现,仿佛鹦鹉可以听他述说,与他谈心。
不详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
# (罗隐)《鹦鹉》云:“莫恨雕笼翠羽残……”《曲江》云:“别愁如疟避还来。”隐字昭谏,新城人,唐季有片名,脍炙人口。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上一篇:唐·杜牧《方响》
下一篇:唐·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