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安石,
"还圣人":你还称得上是圣人吗,
"熙宁天子空称神":熙宁年间的天子(宋神宗)空自被称作神明。
"程夫子":程夫子(程颢),
"真圣徒":才是真正的圣人门徒,
"一言非讦还非谀":他说的话既不是攻击指责,也不是阿谀奉承。
"世更有人如此无":世间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吗?
"古来君相关气运":自古以来,君主与大臣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河南不问金陵问":程颢(河南人)不去过问朝政却被问及金陵(王安石相关的变法之事)。
"一时言":一时的言论,
"千载恨":成了千年的遗憾。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王安石,还圣人,熙宁天子空称神”,以诘问起笔,直指核心。“还圣人”三字并非肯定,而是带着质疑的审视,王安石推行变法,虽有革新之志,却引发诸多争议,诗人以反问点出对其“圣人”之名的审慎;“熙宁天子空称神”则将矛头指向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空称神”三字道尽对帝王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叹惋,开篇便奠定了尖锐而深沉的历史评判基调。紧接着“程夫子,真圣徒,一言非讦还非谀”,转而盛赞程颢。程颢作为反对新法的士人,其言论既非攻讦诋毁,也非阿谀奉承,而是秉持公心的直陈己见。“真圣徒”的评价,不仅是对程颢个人品格的推崇,更暗含着诗人对“士人风骨”的定义,在朝堂争议中,不偏不倚、敢言直谏的才是真正的圣贤之徒,与前句对王安石的质疑形成鲜明对比。下阙“世更有人如此无?”一句设问,将个体评价推向对世风的追问。像程颢这样秉持公心、不阿不媚的人,世间还能有多少?这一问既是对前贤的追怀,也暗含对当世士风的忧虑,让诗意从历史评说延伸至现实关照。“古来君相关气运,河南不问金陵问。一时言,千载恨”,“君相关气运”点出君臣关系对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河南不问金陵问”中,“河南”代指程颢(其为河南人),“金陵”暗关联王安石变法的政治中心,意谓程颢本非专议朝政之人,却因直言而被卷入争议;“一时言,千载恨”,当年的一句直言,竟成了流传千年的遗憾,既叹惋程颢因言获咎的遭遇,也暗指变法争议留下的历史余响,余味沉重。
上一篇:明·朱瞻基《乐静诗》
下一篇:明·冯惟讷《闻警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