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漉复独漉":在水中用力搅漉啊,一遍又一遍地搅漉,
"月明江水浊":明月虽明,江水却浑浊不堪。
"水浊迷龙鱼":江水浑浊,使龙和鱼都迷失方向,
"月明复何如":明月再亮,又能怎样呢。
"楚国皆浊":楚国上下一片浑浊,
"屈原独清":只有屈原保持自身的高洁。
"行吟泽畔":屈原在江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哀哉不平":真是悲哀啊,世道如此不公平。
"上山采荼":上山采摘苦菜,
"下山采蘗":下山采摘黄柏。
"心在腹中":心意藏在自己腹中,
"何由可白":怎样才能表白清楚呢?
"豺狼在后":豺狼在身后,
"虎豹在前":虎豹在前方。
"四顾无人":环顾四周,没有可以依靠之人,
"魂飞上天":吓得魂魄都飞散到天上。
"珠玉委弃":珍珠美玉被随意抛弃,
"不如泥沙":连泥沙都不如。
"蹑冠戴履":把帽子踩在脚下,把鞋子顶在头上,
"万古悲嗟":这种颠倒的状况,令人千古悲叹。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分段赏析
“独漉复独漉,月明江水浊。水浊迷龙鱼,月明复何如”:此四句开篇运用反复手法,“独漉复独漉”增强情感的沉重感与无奈感。描绘出明月照耀下江水浑浊的景象,从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昏暗、浑浊的氛围。这里“水浊”象征社会的黑暗与混乱,使得“龙鱼”(喻贤才)迷失方向,难以施展才能。而“月明”虽有光亮却无法驱散浑浊,暗示即便有贤能之士,也难以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愤懑。“楚国皆浊,屈原独清。行吟泽畔,哀哉不平”:诗人在此引用屈原的典故,将当时楚国的浑浊与屈原的独清形成鲜明对比。“楚国皆浊”影射当下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屈原独清”则以屈原自比,凸显自身的高洁与不随波逐流。“行吟泽畔”生动再现屈原在困境中徘徊、忧国忧民的形象,“哀哉不平”直接抒发对这种不公社会现象的悲愤之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上山采荼,下山采蘗。心在腹中,何由可白”:“上山采荼,下山采蘗”,“荼”苦、“蘗”亦苦,诗人通过描述这种辛苦且无果的行为,暗示自己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挣扎的处境。“心在腹中,何由可白”,则直白地倾诉出内心的冤屈与痛苦难以表白,体现出诗人怀才不遇、有冤难伸的无奈,将情感进一步推向深处。“豺狼在后,虎豹在前。四顾无人,魂飞上天”:诗人以“豺狼”“虎豹”比喻奸佞小人,形象地突出自身前后受敌、处境危险的状况。“四顾无人”描绘出孤立无援的绝境,凸显诗人在黑暗势力包围下的无助。“魂飞上天”夸张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恐惧与绝望,反映出社会的险恶与黑暗对其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珠玉委弃,不如泥沙。蹑冠戴履,万古悲嗟”:“珠玉委弃,不如泥沙”,将贤才比作珠玉,指出在这个社会中,贤才被弃如敝履,连泥沙都不如,深刻批判社会的黑白颠倒。“蹑冠戴履”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秩序的混乱与荒诞。“万古悲嗟”则将这种悲愤之情推向永恒,表达出诗人对这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无尽悲叹,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深切渴望。
上一篇:明·戈镐《春晓词》
下一篇:明·任淳《出塞曲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