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一上思堪哀":登上高楼思念起往事,心中的哀愁难以自抑,
"水尽山空雁独回":江水干涸,山林空寂,大雁独自飞回。
"万里关河迷北望":极目北望,万里关河一片迷茫,
"无边风雨入秋来":无边无际的风雨在秋天纷纷袭来。
"故人尺素年年隔":与故人的书信来往年年隔绝,
"薄暮清砧处处催":傍晚时分,处处传来捣衣的声音,催促着时光。
"徒有寒樽对花发":徒然对着寒酒,看着春花绽放,
"病怀愁绝共谁开":病弱的心怀忧愁到极点,这份愁绪能与谁排解。
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代表人物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受太监刘瑾排挤罢官,后由李东阳荐复官。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独上书救之。历任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为人志操耿介,鄙视荣利,为明代文学流派“前七子”之一。他与李梦阳并称“何李”,又与李梦阳、徐祯卿、边贡并称“四杰”。其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著有《大复集》《雍大记》《大复论》《四箴杂言》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高楼一上思堪哀,水尽山空雁独回,“堪哀”二字奠定全诗情感基调,诗人登上高楼,见水尽山空,孤雁独回,借景抒情,尽显孤寂哀伤。炼字精准,将秋景之萧瑟与内心之愁绪融合。颔联“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从空间上的“万里关河”与时间上“入秋来”着笔,“迷”字写出北望时的迷茫之感,借风雨秋景,表达出诗人对远方的牵挂和对时局的忧虑。颈联“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尺素”代指书信,与故人书信多年隔绝,薄暮捣衣声更添愁绪,借日常生活场景,强化了思念故人却不得见的惆怅。尾联“徒有寒樽对花发,病怀愁绝共谁开”,诗人面对寒樽、春花,病中愁绪无人可解,以景结情,将孤独、无奈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上一篇:明·李梦阳《月夜吟》
下一篇:明·叶子奇《懊恼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