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暑因能暂闭关":为躲避暑热而暂时闭门不出,
# 闭关:闭门谢客,绝交息游。
"未须多把古贤攀":不必总与古代贤人比较。
# 古贤:这里指古代的高隐。
"并抛杯勺方为懒":连酒杯饭勺都一并抛开,才算真正的慵懒,
"少事篇章恐碍闲":减少写诗作文只怕打扰清闲。
"风堕一庭邻寺叶":秋风吹落邻寺的树叶,洒满庭院,
"云开半面隔城山":云雾散开后,半边被城墙遮挡的山峦隐约可见。
"浮生只说潜居易":世人总说隐居生活容易,
"隐比求名事更艰":其实隐居比追求名利更艰难。
明代文学家,“江南四才子”之一
祝允明(1461~1527),明代文学家。字希哲,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举人,历官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祝允明的诗文纵横开阖,茹含古今。其诗直抒胸臆,挥洒淋漓,诗风自然。其散文和笔记小说,笔调轻俊流畅,爱写怪诞之事。其尤工书法,以小楷、狂草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有《怀星堂集》及笔记杂著《祝子罪知录》《祝子小言》《猥谈》等。今人有校点本《祝允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赞美隐逸的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秋日闲居时闭门谢客、抛却杯盏的慵懒生活,以及风吹落叶、云绕青山的清幽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真正的隐逸比追逐功名更为难得的深刻感悟。
2. 分段赏析
首联写闲居的起因和闲适的态度。“逃暑因能暂闭关”,写出了诗人夏末初秋时节为了避暑而闭门不出,“闭关”一词既指关闭门户,也暗示着隔绝尘俗,这是一种有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因能”表示条件具备,可见这次闭关并非强求,而是顺其自然。“未须多把古贤攀”,写出诗人不愿再与古人相比,也不想刻意效法古贤,“多把”是频繁提起的意思,“攀”字带有一种费力仰望的意味,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洒脱,不愿在名节上做文章,只想安然度日。颔联进一步写闲居中的状态与心情。“并抛杯勺方为懒”,是说连日常饮食所用的器具都懒得理会,“并抛”两字写得痛快,表现出一种彻底放下世事的态度。“方为懒”意为才是真正的慵懒,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内心已经不愿动念,说明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投入程度很深。“少事篇章恐碍闲”,进一步表达他连写诗作文都怕会扰乱自己的清闲,“恐碍闲”三字极有分寸,写出他对闲的珍惜与守护,怕因动笔而牵动思绪,失去内心的安宁。颈联转入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清幽淡远的居处之景。“风堕一庭邻寺叶”,写秋风吹落树叶,纷纷飘落在庭院之中,“邻寺”是指靠近寺庙,环境清静,有出世气息,“一庭”点明范围,渲染幽寂氛围。“云开半面隔城山”,是说云雾散去后,能望见半边被城墙遮住的山景,“半面”二字写得极有画面感,城墙隔断了全景,更增添几分朦胧之美。整联用简淡的笔触,画出一幅静谧空灵的秋日闲居图,映照出诗人心境的闲适与脱俗。尾联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思考,揭示主题所在。“浮生只说潜居易”,世人常说隐居容易,“浮生”即指短暂、漂浮不定的人生,这里带有轻蔑之意,暗含诗人对人世纷扰的反思。“只说”暗指一种表面理解,未见深意。“隐比求名事更艰”,直言真正做到隐居,比追求名利还要难,“更艰”二字道出诗人内心的体会。许多人以为不仕即是隐,实则心未能静,则身虽居山林也难言超脱。诗人在隐居中感受到的不易,不是生活上的清苦,而是内心真正的放下,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上一篇:明·唐寅《无题》
下一篇:明·全室宗泐《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