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chū
xià

朝代:明作者:叶小鸾浏览量:3
xiāng
dào
sòng
wǎn
liáng
xìng
fēng
qīng
yuē
luó
cháng
lán
píng
biàn
piān
cháng
shì
yōu
qíng
yōng
juǎn
huǎng
guān
chūn
nǎo
rén
cháng
shuāng
yàn
wèi
guī
liáng

译文

酴醾花的香气在傍晚送来凉意,微风拂过荇草,轻轻牵动着薄薄的罗裳。我倚遍曲折的栏杆,思绪偏偏悠长。本是这幽寂的情怀让我懒得卷起帘幔,并非春色惹得人愁肠百结。却误了那一双燕子,让它们找不见归巢的栋梁。

逐句剖析

"香到酴醾送晚凉":酴醾花的香气在傍晚送来凉意,

# 酴醾: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

"荇风轻约薄罗裳":微风拂过荇草,轻轻牵动着薄薄的罗裳。

# 荇:荇菜。《诗经·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曲阑凭遍思偏长":我倚遍曲折的栏杆,思绪偏偏悠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本是这幽寂的情怀让我懒得卷起帘幔,

# 幌:布幔。此指窗帘。,慵:懒散。

"不关春色恼人肠":并非春色惹得人愁肠百结。

"误他双燕未归梁":却误了那一双燕子,让它们找不见归巢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初夏》是明代才女叶小鸾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初夏傍晚的景象,酴醾花香送来凉意,微风轻拂荇草、罗裳,词人倚遍栏杆思绪绵长,因沉浸在幽情中忘记卷帘,致使双燕难归。上片写景营造静谧氛围,下片抒情吐露微妙心事。词人以细腻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愁绪交织,借景抒情、含蓄委婉。全词借景抒情,将植物意象与闺阁生活情态相融合,细腻展现了作者在暮春向初夏时节的内心感受,语言清丽,构思精巧,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女性特有的敏感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由明末闺阁才女叶小鸾创作于崇祯年间(1628-1644)暮春至初夏时节。她擅长以庭院景致抒发内心情愫,词中“曲阑凭遍”的举动,真实还原了明代江南仕女倚栏观景的日常场景。而“酴醾送晚凉”一句,既点明了时令特色,又与她所居的吴江地区(今江苏苏州)当时的物候特征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阁女子的抒情词,写酴醾花香送晚凉、荇风轻拂薄罗裳的初夏景象。词人凭栏久坐思绪长,因幽情懒卷帘,还误认双燕未归巢,表达了深闺女子的闲愁与孤寂。

2. 写作手法

用典:“荇风轻约薄罗裳。”化用《关雎》典故,让风中荇菜带上古典情韵。原典里的爱慕与词中闺阁幽思暗合,借古老意象写女子凭栏时的朦胧心绪。多感官描写:“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上阕从嗅觉写酴醾香,触觉写晚凉,视觉写荇风拂罗裳,多感官交织。香与凉裹着暮色,荇风撩动衣角,凭栏人被这初夏气息裹住,心思也随晚风飘远,刻画出深闺人说不出的闲愁与怅惘之情。细节描写:下阕用“慵卷幌”的慵懒动作、“恼人肠”的喃喃自语,把无形心思化作可见细节。“误他双燕”以盼燕归的小糊涂,悄悄泄出深闺里望穿秋水的心事,凸显出内心深沉与难以言说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嗅觉切入,“香到酴醾送晚凉”,酴醾花的馥郁香气在暮色中弥漫,仿佛带着晚春初夏交替时的微凉气息。这一句既点明时节,又以“香”与“凉”的感官交织,营造出清幽惬意的氛围,为画面奠定舒缓基调。“荇风轻约薄罗裳”,转而描写动态场景。微风吹过水面的荇草,轻柔地拂动着词人身上的薄罗裙裳。“荇风”二字将风与水生植物相联系,具象化了风的轨迹;“轻约”则以拟人化的笔触,写出风对衣袂的亲昵感,既展现初夏风物的柔和,也暗含词人伫立庭院的闲适姿态。“曲阑凭遍思偏长”,前两句写景后,此句转入人物动作与心绪。词人在曲折的栏杆旁来回倚靠,看似赏景,实则思绪被拉长。“凭遍”二字反应了词人内心愁绪的萦绕不绝,而“思偏长”则直白点出心绪的绵长,与前文静谧的景物形成对照。下片以自我剖白的方式解释“思偏长”的缘由,“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并非春色惹人烦恼,而是自身幽微的情怀让她懒得卷起帘幕。“慵卷幌”的慵懒动作,与“幽情”的内在郁结相呼应,用否定句式(“不关”)撇清外界干扰,实则更凸显内心愁绪的深沉与难以言说,将少女心事的含蓄与敏感刻画得细腻入微。“误他双燕未归梁”,结尾以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收束。因词人沉浸思绪、忘记卷帘,竟让归来的双燕一时找不到回巢的梁间。“误他”二字看似嗔怪,实则暗含自责与温柔的歉意,双燕的“未归”与词人的“凭阑”形成呼应,既以双燕的相伴反衬自身的孤独,又以“误”字将内心的怅惘投射到外物上,让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场景得以具象化,余韵悠长。整首词以景起、以情承、以细节收,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融入初夏暮色,在含蓄婉曲中见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罗洪先《昭君词六首其一》

下一篇:明·张维《十咏图·归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