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n
mèng

朝代:明作者:汤显祖浏览量:3
xiū
guān
yún
sǎn
xiān
huā
xià
shēng
cán
guò
yōu
ǒu
suí
chūn
mèng
dié
shēng
zhēn
zuò
líng
lái
chéng
yōng
huāng
yān
jué
qiān
wéi
shū
fēng
duàn
xiào
shēng
xián
yuè
shàng
kōng
líng
hàn
chí
chú

译文

辞官后如闲云野鹤般隐居,好似那逍遥自在的散仙,花丛之下,笙乐声残,只剩下零星的过客。偶尔心怀幽情,随着那春梦中的蝴蝶翩翩起舞,这一生真的如同那武陵渔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前来时,只见荒烟聚集,仿佛有人拥髻而立,离去时,感觉暮雨稀疏,好像有人在掀起帷幕。风声吹断了笑声,弦月已经爬上了天空,徒然对着银河歌唱,心中充满了彷徨与犹豫。

逐句剖析

"休官云卧散仙如":辞官后如闲云野鹤般隐居,好似那逍遥自在的散仙,

"花下笙残过客余":花丛之下,笙乐声残,只剩下零星的过客。

"幽意偶随春梦蝶":偶尔心怀幽情,随着那春梦中的蝴蝶翩翩起舞,

"生涯真作武陵渔":这一生真的如同那武陵渔人,过着隐居的生活。

"来成拥髻荒烟合":前来时,只见荒烟聚集,仿佛有人拥髻而立,

"去觉搴帷暮雨疏":离去时,感觉暮雨稀疏,好像有人在掀起帷幕。

"风断笑声弦月上":风声吹断了笑声,弦月已经爬上了天空,

"空歌灵汉与踟躇":徒然对着银河歌唱,心中充满了彷徨与犹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遣梦》是明代汤显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辞官后的生活与心境展开。首联描绘了诗人休官后如散仙般自在的生活,花下笙乐残留,过客稀少,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颔联中,诗人借“春梦蝶”“武陵渔”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颈联通过描写前来与离去时的景象,增添了一种空灵、迷离的感觉。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着银河徒然歌唱,内心充满彷徨与无奈的情感。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休官云卧散仙如,花下笙残过客余”:“休官”点明诗人的身份转变,“云卧”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状态。“散仙如”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自在逍遥。“花下笙残”营造出一种清幽、落寞的氛围,“过客余”则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少有人扰。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展现了诗人辞官后的生活状态。“幽意偶随春梦蝶,生涯真作武陵渔”:“幽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幽情雅趣,“春梦蝶”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境界的向往。“武陵渔”则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暗示诗人希望像武陵渔人一样,寻得一片世外桃源,过上隐居的生活。这两句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来成拥髻荒烟合,去觉搴帷暮雨疏”:“来成”“去觉”分别描述了诗人前来和离去时的感受。“拥髻荒烟合”描绘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景象,仿佛有人在荒烟中拥髻而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搴帷暮雨疏”则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暮雨稀疏,好像有人在掀起帷幕。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风断笑声弦月上,空歌灵汉与踟躇”:“风断笑声”表明欢声笑语被风声打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弦月上”则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弦月高悬,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空歌灵汉”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着银河徒然歌唱的情景,“踟躇”则体现了他内心的彷徨与犹豫。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理想,只能对着星空徒自叹息的无奈与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吴学礼《秋晚书怀》

下一篇:明·唐寅《秋日山居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