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niàn
廿
shǒu
èr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cháng
xià
shān
cūn
shī
xìng
yōu
chèn
dàn
duō
zài
quán
tóu
sōng
yīn
mǎn
níng
kōng
cuì
kěn
zhú
zhū
mén
nài
dài
liú

译文

盛夏的山村中,作诗的兴致显得格外幽静,趁着淡泊的心境,大多停留在碧绿的泉水旁。松树的阴影铺满地面,凝聚着一片空旷的翠色,怎愿去追逐富贵人家的世俗浮华。

逐句剖析

"长夏山村诗兴幽":盛夏的山村中,作诗的兴致显得格外幽静,

"趁淡多在碧泉头":趁着淡泊的心境,大多停留在碧绿的泉水旁。

"松阴满地凝空翠":松树的阴影铺满地面,凝聚着一片空旷的翠色,

"肯逐朱门褦襶流":怎愿去追逐富贵人家的世俗浮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画廿四首(其二)》是明代唐寅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景物为题材,描绘长夏时节,山村中诗人诗兴清幽,常流连于碧泉之畔,享受那份淡雅。满地松阴仿佛凝结着空中翠色,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前两句叙事,自然引出诗人所处环境,后两句借景抒情,借松阴之景表明心迹。“肯逐朱门褦襶流”,“肯”字表明态度,以反问语气,体现诗人不愿追逐富贵、随波逐流,与前文清幽之景相呼应,表达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作品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描绘山村夏日之景,展现唐寅超脱世俗的心境,虽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在对自然的描绘中传达出高尚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长夏山村诗兴幽”,描绘出人物与环境。长夏时节,山村静谧,诗人诗兴清幽,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状态,语言质朴自然,为全诗营造出悠然氛围。次句“趁淡多在碧泉头”,进一步刻画诗人形象。“趁淡”表明诗人追寻淡雅之境,常流连于碧泉边,体现其对清幽、淡雅生活的喜爱,从行动上丰富了诗人的淡泊形象。第三句“松阴满地凝空翠”,是景物描写的妙笔。满地松阴仿佛凝结了空中翠色,视觉上给人静谧、清幽之感,以景衬情,借这清幽之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将静态之景描绘得如在眼前。末句“肯逐朱门褦襶流”则直抒胸臆,“肯”字以反问语气表明态度,诗人坚决不愿追逐朱门权贵,不屑于那种庸俗、谄媚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其不慕富贵、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怀,与前文清幽的自然之景相呼应,使诗人淡泊名利的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戴良《念姊》

下一篇:明·史鉴《湖上暮归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