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míng
fēng
xiāo
xiāo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míng
fēng
xiāo
xiāo
shēn
tiān
liú
biǎo
juān
bèng
lèi
luò
huā
piāo
hèn
duàn
hún
fēi
rào
yuè
àn
yún
xiāo
xīng
chén
yān
shuǐ
jiǎo
shēng
qīng
niǎo
wèn
dēng
lóu
wáng
càn
jìng
zhōng
bái
jīn
xiāo
yòu
tiān
duō
shǎo
xiāng
guān
chù
miǎo
qīng
shān
luó
xiǎo
huí
hǎo
mèng
suí
fēng
guī
bèi
zhē
liǎo
bǎo
xián
jiāng
shēng
huáng
lěng
míng
hóng
鸿
tiān
miǎo
dàn
qīn
jiē
suō
cǎo
mǎn
tíng
绿
shù
zhī
hūn
xiǎo

译文

风雨萧瑟,鸡声四起,我置身天地竟没有像刘表这样的人才。啼鸣的杜鹃流着泪,落花含着遗憾飘落下来,失去神魂在空中飞旋萦绕。月亮因天空显得昏暗,星星隐于薄雾,角声飘渺,想问问作《登楼赋》的王粲,镜子中自己的白发,又增添了多少啊?遥望家乡在何处,青山渺茫,山峰矮小。几次美梦,都随着风儿离去了,被山峰遮住。琴瑟的弦僵住了,吹奏玉笙的手指发冷,只能遥望高飞的鸿雁在天边。没阶的莎草,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

逐句剖析

"鸡鸣风雨潇潇":风雨萧瑟,鸡声四起,

# 鸡鸣风雨潇潇:非仅属实景之写,是对现实社会环境的感受和感叹。《诗经·郑风·风雨》篇有“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句,喟乱世之情。刘表:东汉末荆州刺史,中原战乱,其辖地初尚安定,士多依之。

"侧身天地无刘表":我置身天地竟没有像刘表这样的人才。

# 刘表:东汉高平人,字景升,官荆州刺史。当时中原战乱,荆州一隅较为安宁,士民多归之。,侧身:同“厕身”,即置身。

"啼鹃迸泪":啼鸣的杜鹃流着泪,

"落花飘恨":落花含着遗憾飘落下来,

"断魂飞绕":失去神魂在空中飞旋萦绕。

# 断魂:形容哀伤心魂。

"月暗云霄":月亮因天空显得昏暗,

"星沉烟水":星星隐于薄雾,

"角声清袅":角声飘渺,

# 袅:同“嫋”,余音不绝貌。,角声:画角,军号声。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问登楼王粲":想问问作《登楼赋》的王粲,

# 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曾作《登楼赋》抒写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建安七子之一。

"镜中白发":镜子中自己的白发,

"今宵又添多少":又增添了多少啊?

"极目乡关何处":遥望家乡在何处,

"渺青山、髻螺低小":青山渺茫,山峰矮小。

# 髻螺:妇女头上盘成螺形的发髻。此喻指山峰。

"几回好梦":几次美梦,

"随风归去":都随着风儿离去了,

"被渠遮了":被山峰遮住。

# 渠:他,它,字面指代青山,实喻某种阻力。

"宝瑟弦僵":琴瑟的弦僵住了,

# 宝瑟弦僵:“宝瑟”三句:喻心境颓丧,远远自处,保持高远之志算了。

"玉笙簧冷":吹奏玉笙的手指发冷,

# 簧:一作冷。

"冥鸿天杪":只能遥望高飞的鸿雁在天边。

# 天杪:即天边。杪:树木的末梢。,冥鸿:高飞的鸿雁。

"但侵阶莎草":没阶的莎草,

# 但侵阶莎草:“但侵阶”三句:虚拟一种摆脱愤懑的心境,与嚣尘远隔。

"满庭绿树":蔽日的庭树,

"不知昏晓":使人难辨晨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所作的一首词。该词借景抒情、感怀身世,上阕化用汉末刘表、王粲的典故,抒发怀才不遇的愁绪;下阕倾诉思乡之情,表达作者对朝廷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深刻思考。全词巧妙叠加啼鹃、落花、断魂等意象,借物言志,寓意深远,用典精准,文辞雅致,韵律铿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刘基词作“沉郁苍凉”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是刘基落魄时所作。在朱元璋邀他赴金陵前,他仕途坎坷,四次出仕又四次辞官,隐而复出,虽无力施展抱负却心有不甘。常登楼远眺,看似赏景,实则心怀壮志。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刘基将满心悲愤、时光感怀与壮志豪情融入词中,成就了这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借啼鹃、落花、断魂等意象,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愁绪、思乡之情,以及对朝廷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此处词人巧妙运用刘表、王粲的典故。汉末刘表治理下的荆州相对安宁,成为诸多避乱之人的去处,王粲因与刘表有同乡世交之情前去投靠。词人以王粲自比,身处元末乱世,如风雨鸡鸣之景所象征的那般动荡不安,感慨天地虽大,却难寻如刘表般可依附的明主,借古人之事,将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的境遇具象化,使情感表达更具历史厚重感,引发读者对往昔与当下相似情境的联想,深化了词中失落、迷茫的情绪。拟人:“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把杜鹃和落花赋予人的情感动作。杜鹃啼鸣本是自然现象,在此处却说它“迸泪”,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落花飘零,本是季节更替的常态,却言其“飘恨”,将词人内心沉痛悲怨的情绪投射到自然物象之上,让无形的“恨”与“泪”有了直观呈现,借自然之景强化了自身的哀愁,同时也暗示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喟叹,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这种拟人手法使情感抒发更为细腻动人。渲染:“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以“月暗”“星沉”渲染天色阴沉压抑的氛围,搭配凄清的画角声,烘托出乱世中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局的忧虑。托物言志:“啼鹃迸泪,落花飘恨”借杜鹃啼血、落花飘零,将词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乱世的忧思寄予自然景物;“冥鸿天杪”以高飞的鸿雁自比,暗示自己虽身陷困境却向往超脱的志向,含蓄表达情志。

3. 分段赏析

上片:“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起句突兀,化用《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之句,以“风雨”象征元末动荡乱世,“鸡鸣”暗喻君子身处浊世却不改其度的坚韧。此句以重笔勾勒出一幅风雨交加、鸡鸣四起的寒夜图景,通过“风雨潇潇”的环境渲染,营造出风雨如晦、不见曙光的压抑氛围,实则暗指元末社会的风雨飘摇。词人继而发出“侧身天地无刘表”的感叹,借汉末刘表据守荆州、庇护贤士的典故,直言天地虽大,却无如刘表般可依附的明主,直白流露其怀才不遇的失路之悲。“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三句中,“啼鹃迸泪”与“落花飘恨”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杜鹃啼血、落花飘零的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色彩——杜鹃悲啼似泪水迸溅,落花纷扬如愁恨飘飞,以此淋漓尽致地披露词人内心的沉痛与悲怨。杜鹃作为古典诗词中思归的象征,其啼鸣更隐含着词人深切的乡愁,自然引出下片的怀乡之情。而“断魂飞绕”则以魂魄无依的状态,具象化展现词人因“无刘表”可依附而产生的困顿之苦,这种痛苦并非一般意义上对生命的惋惜,而是源于他对事业功名的执着追求,在伤感表层下潜藏着积极入世的人生动机。“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三句以“月暗”“星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拂晓前的天色,将云霄与烟水笼罩在阴沉压抑的氛围中,搭配远处传来的“清袅”画角之声,其哀厉凄凉的音调更添悲怆之感,字里行间强烈渗透着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焦虑。“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句中,词人以“登楼王粲”自比,巧妙化用王粲作《登楼赋》时滞留异乡、怀才不遇的典故。这里的“登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融入了特定语境——既包含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也蕴藏着施展才华、拯世济物的用世之心,更夹杂着“镜中白发”所映射的岁月流逝、志不获骋的深切焦虑,多重情感交织,深刻揭示了词人彼时复杂的内心世界。下片:“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写词人登高望远,试图寻觅故乡的踪迹,却只见远山如“髻螺”般渺小低矮,缥缈于天际。“极目”二字凸显眺望之执着,“渺”字则强化了乡关难觅的怅惘,那横亘天边的青山不仅阻隔了视线,更象征着归途的渺茫,词人将对朝廷命运的担忧、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尽数倾注于这望而不得的乡愁之中,读来令人惆怅不已。“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以近乎责怨的笔触,描绘梦中归途被青山阻断的情景。“几回”强调梦境之频繁,“随风归去”写归梦之迫切,而“被渠遮了”则以突兀的转折,将希望瞬间击碎。这种以梦境受阻来表现乡愁的手法,意境奇警,让词人的深哀更显沉郁。“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句中,词人转而描绘欲借音乐排遣哀思的场景:宝瑟弦断僵硬,玉笙指触冰冷,乐器的失灵实则暗喻心绪的郁结。最终,词人只能“目送归鸿”,望着鸿雁消失在“天杪”尽头,遥寄乡情。此句既化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典故,感叹知音难觅,也借“冥鸿”意象暗含对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的向往,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以景结情,描绘莎草蔓延至台阶、绿树遮蔽庭院的景象,浓密的草木让人难辨昼夜。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如实描写,也是词人内心感受的外化——世事昏暗如昏晓难分,个人前途亦如被遮蔽的庭院般渺茫。此句巧妙呼应开篇“鸡鸣风雨潇潇”,在情感上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而“不知昏晓”更以双关手法,暗喻元末社会的动荡混乱。刘基素以王佐之才自命,却在乱世中陷入“何去何从”的困惑,这种矛盾心境在此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全词也在这迷茫与怅惘中收束,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巧妙地选取啼鹃、落花、断魂等饱含深意的意象,让它们相互交织、层层叠加。词人借此托物言志、以景寄兴,将内心深处的忧愤、哀怨、惆怅、彷徨种种情绪完美融合。其间既有漂泊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笔触写意且空灵,用词造句尽显典雅韵味,所引用的典故也是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情感深沉含蓄,毫无外放的张扬之感。与此同时,词中还饱含着因仕途坎坷、前路迷茫而生的失路之悲。从节奏韵律来看,它明快强烈,仿若急风暴雨骤然来袭,又彰显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于婉约中见豪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伯温词秀炼入神,永乐以后诸家远不能及。

清陈廷焯

# 明初诚意伯词,非季迪、孟载诸人所敢望也。

近代王国维

# 此词所有意象无不在前人笔下屡见,但刘基却运用强化、叠进的手法,如画手着色不怕重彩似的,激活出一种情感的力度。从而予人以凝重、沉郁、盘结难解的压抑感。这需要一股情韵生气贯联,否则徒见藻绘而难达到上述效果。这股“气”就是“侧身天地无刘表”的慷慨不平的怨怒气,惟其如此,也就与历史上的王粲那种一介书生式的失意牢骚区划开来。所以,刘基的自拟王粲,这只是作为一个特定意象符号的借代,登楼情状似同,而心志神魂有异。刘表的以无大成被人讽谕,在“诚意伯”人选的刘基看来,是乏缺良辅。这里正是词人个性特征的关键所在,历史证明,他确非志大才疏,徒作大话之徒。任何“陈辞”“熟词”,一旦被真实深切的情思重铸后,其潜在的意蕴仍能出新,这肯定是条规律。更需注意的是,形似雷同的语言,经各自所怀之“气”鼓动后,效应亦自迥异,这乃个性的艺术力量表现。刘基此词虽也用“啼鹃”“落花”“宝瑟”“玉笙”等等,读时绝无软性感,当然更无脂粉气。它所表现的力度是英雄失落的凄紧所致,与常见的伤春悲秋,文人情怀的浪费挥洒,不能同日而语。”

近现代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维《十咏图·宿清江小舍》

下一篇:明·张羽《春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