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声寒不出楼":寒冷的鼓角声中,我躲在楼里不愿出门,
"一灯无语照春愁":一盏孤灯默然无语,映照着春日里的愁绪。
"苍茫却醒并州梦":从并州的梦中醒来,眼前一片苍茫,
"寥落真停汉水舟":孤独地停泊在汉水边的小舟,更添几分寥落。
"事偶随人翻自笑":世事偶然随他人摆布,反令我自嘲苦笑,
"句非知己戒轻投":不是知心朋友,可别轻易把诗句投赠给他。
"闭门只合昏昏醉":闭门独处,只该在昏沉中醉去,
"强饮无过一盏休":勉强饮酒也不过喝完这一盏就罢休。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在鼓角声寒的夜晚,独对孤灯,春愁满怀的情景。诗中借“并州梦”“汉水舟”等意象,回顾自己的经历,体现出人生如梦、处境寥落。表达了对自己有时随波逐流的自嘲,以及告诫自己在仕途交友中要谨慎的处世态度,营造出一种深沉、无奈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反语:“事偶随人翻自笑”,表面写事情偶尔随顺他人便自我发笑,实则以自嘲的反语,暗含对仕途被动、身不由己处境的无奈与感慨,正话反说中强化了对人生际遇的复杂情绪。首尾呼应:首联“鼓角声寒不出楼”与尾联“闭门只合昏昏醉”,首联以“不出楼”刻画诗人独处楼宇、隔绝外界的状态;尾联以“闭门”呼应首联的“不出楼”,均通过空间上的封闭意象,形成情感上的闭环——从春夜独处的孤寂愁绪起始,到闭门强饮的昏醉自遣收束,首尾呼应使全诗的封闭式抒情结构更完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封闭。
3. 分段赏析
“鼓角声寒不出楼,一灯无语照春愁。”开篇描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鼓角声寒”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不出楼”则表现出诗人的自我封闭,他不愿面对外界的寒冷和孤寂。“一灯无语照春愁”,一盏孤灯默默地映照着诗人满心的春愁,进一步烘托出他的孤独和忧愁。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和诗人行为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忧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苍茫却醒并州梦,寥落真停汉水舟。”这两句诗人从并州的梦中醒来,感到前路茫茫,“苍茫”一词增添了一种迷茫、空旷的感觉。“寥落真停汉水舟”,孤独凄凉中,他停下了在汉水的行舟,暗示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徘徊。这两句诗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之情,使读者感受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挣扎。“事偶随人翻自笑,句非知己戒轻投。”诗人对自己偶尔随波逐流的行为感到可笑,“事偶随人”表明他在某些事情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句非知己戒轻投”,他感慨如果不是知己,就不要轻易投赠诗句,表达了他对仕途的谨慎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行为的反思,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仕途的态度,使读者感受到他的理智和清醒。“闭门只合昏昏醉,强饮无过一盏休。”诗人表示关起门来只能昏昏沉沉地醉酒,“昏昏醉”表现出他的无奈和消沉。“强饮无过一盏休”,勉强饮酒也不过一杯罢了,进一步抒发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之情,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抗争。
上一篇:明·刘崧《题折枝牡丹图》
下一篇:明·徐渭《兰亭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