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cài
wèi

朝代:明作者:张元凯浏览量:3
tóng
shì
qióng
tàn
shù
guān
diāo
shèng
bēi
péng
tiān
lèi
lǎo
qiū
fēng
sài
wài
guó
shēn
hún
mèng
guī
jiā
shuāng
bìn
chéng
cháng
ān
xiāng
féng
zhèng
shì
táo
huā
yìn
shí

译文

你我同是困于穷途的人,感叹命运多舛,头戴的鹖冠已然破败,让人难掩悲戚。我独自乘坐着孤零零的小船,在夜雨中漂泊天涯,不禁落下伤心的泪水,就像那秋风中的老马,即便身处塞外,心中仍怀揣着未竟的志向。离开京城后,孤身漂泊恍如一场幻梦,等到归家之时,你我的双鬓都已变得如丝般花白。还记得在长安初次相逢的日子,正是桃花盛开、牵马饮水的美好时节啊。

逐句剖析

"同是穷途叹数奇":你我同是困于穷途的人,感叹命运多舛,

"鹖冠凋敝不胜悲":头戴的鹖冠已然破败,让人难掩悲戚。

"孤蓬夜雨天涯泪":我独自乘坐着孤零零的小船,在夜雨中漂泊天涯,不禁落下伤心的泪水,

# 蓬:一作篷。

"老骥秋风塞外思":就像那秋风中的老马,即便身处塞外,心中仍怀揣着未竟的志向。

"去国一身浑似梦":离开京城后,孤身漂泊恍如一场幻梦,

"归家双鬓各成丝":等到归家之时,你我的双鬓都已变得如丝般花白。

"长安记得相逢日":还记得在长安初次相逢的日子,

"正是桃花饮马时":正是桃花盛开、牵马饮水的美好时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遇蔡都尉》为明代张元凯所作七言律诗,诗中以江畔偶遇场景为核心,勾勒出诗人与蔡都尉的交往片段。其中“长安记得相逢日,正是桃花饮马时”两句,以长安过往相逢为叙事起点,借桃花盛放时的饮马画面,渲染出当年相遇的闲适氛围。全诗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入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体现了明代文人诗歌即事抒怀的常见创作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年代暂无确切记录,依据诗人张元凯的生活行迹推测,当作于其漫游江南之时。诗题中“江上遇”的说法,证实了诗人与蔡都尉偶然相逢的创作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交往诗。借江畔偶遇的情景与长安过往相逢的旧事,写出了诗人与蔡都尉的交往片段,以春日景物烘托出昔日相逢的闲适氛围,暗含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2. 写作手法

对比:“长安记得相逢日,正是桃花饮马时”与前句“归家双鬓各成丝”形成对比,昔日长安桃花饮马的青春相逢,对照如今天涯落魄、双鬓染霜的境况,通过时光流转中境遇的反差,凸显人生失意的悲叹。情景交融:“长安记得相逢日,正是桃花饮马时”将叙事与写景交融,“长安相逢”是昔日往事的叙事,“桃花饮马”则描绘出桃花盛开时饮马的明媚春景。明媚春光与温馨相逢的记忆相互映衬,以乐景承载往昔情谊,与当下穷途落魄的境遇形成隐在对照,景中含情,情藏景中,暗含对时光流转、境遇变迁的感慨。烘托:“长安记得相逢日,正是桃花饮马时”中,以“桃花盛开”的明媚春景和“饮马”的闲适场景为依托,通过具体景物营造出温暖惬意的氛围,以此烘托出诗人与蔡都尉往昔在长安相逢时的轻松闲适之感,让过往情谊的美好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首联“同是穷途叹数奇,鹖冠凋敝不胜悲”开篇即点出境遇,“穷途”“数奇”写出人生失意,“鹖冠凋敝”以服饰的破旧暗喻处境困顿,“同是”二字将诗人与蔡都尉的悲苦相连,奠定全诗悲戚基调。颔联“孤篷夜雨天涯泪,老骥秋风塞外思”善用情景交融,“孤篷夜雨”以漂泊中的凄清之景托出“天涯泪”的思乡之苦;“老骥秋风”化用“老骥伏枥”之意,借秋风中骏马的意象,抒发壮志未酬的塞外情怀,情感沉郁。颈联“去国一身浑似梦,归家双鬓各成丝”转写岁月流逝,“去国如梦”道尽离乡的恍惚与无奈,“双鬓成丝”以鬓发变白的细节,直观展现时光催人的沧桑,“各”字暗含两人共同的衰老之叹。尾联“长安记得相逢日,正是桃花饮马时”笔锋一转,以回忆中的“桃花盛开”“饮马闲游”场景,与前文的凄凉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用往昔的闲适温暖烘托当下的悲苦,既显友情珍贵,又藏对时光不再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瞿佑《王母仙桃》

下一篇:明·高启《梅花九首(其三)》

猜你喜欢